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54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 ,证实中国世界遗产地面临着旅游开发的巨大需求 ,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对世界遗产地加强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供需信息化对接、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城市多中心开发的背景下,城市住宿业选址决策对交通路网便捷程度和服务设施临近程度等空间因素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本文运用空间句法和协同区位商理论,选取2021年香港Airbnb活跃房源、星级酒店、城市路网和POI数据,构建“住宿单元-交通轴线-功能空间”的“点-线-面”研究框架,分析共享住宿和传统酒店的空间布局模式,以及与城市路网形态和功能空间的结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共享住宿在市中心呈现“带状+团块状”分布,在新市镇、交通枢纽和旅游名胜岛屿形成分布次核心。相较于传统酒店,共享住宿受路网形态影响更大,对交通穿行能力和到访社区的邻里交互空间要求较高。在全局尺度上,共享住宿在选址时更倾向于考虑集聚效应和积极的溢出效应。在局域尺度上,共享住宿和城市功能空间主要形成了3种关联模式:簇状关联、组团状关联和散点状关联模式。本文对精准理解现代城市多元消费需求下共享住宿的多尺度空间分布模式,推动城市住宿业多元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吴必虎  李咪咪 《地理学报》2001,56(2):214-222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国内第一条驾车旅游观光风景道规划设计过程中,从旅游者体验风景道品质的特定要求出发,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的旅游景观评价方法,即称之为“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EDVAET),在实地观测评价基础上,建立由地形,视觉质量,视域,景观被及沿途典型景观照片构成的景观数据库,并分别对景观被分类分段评价,视质评价,视域评价进行分析,不仅提供了一种线性旅游景观评价的适用技术,也为风景道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旅游定义的不统一性存在良久,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观点不一。首先,从文献回顾开始,按时间顺序梳理了西方旅游定义的发展演变,并从中西方双视角归纳了对旅游本质的认知。其次,基于所收集的中英文双语视角约400条对"旅游"的描述性定义,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中英文定义的时间演变、高频词以及中文定义高频词的共现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英文定义随时间演变的规律与文献回顾所揭示的演变规律具有内在一致性;英文定义多侧重于经济与产业视角,中文定义多侧重于文化与体验视角。最后,从认识论视角总结并提出在认识"旅游"一词时要把握4个核心要素即人类活动、旅游研究、旅游产业和系统性。异地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