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路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实现传统优秀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形成乡村湿地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和小规模创意手工业等结合的产业模式,对解决湿地过度利用问题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恢复乡村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在厘清湿地文化内涵与湿地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传统湿地文化面临部分优秀湿地文化消失、传承利用泛娱乐化和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从保护意识薄弱、传承动力不足以及缺乏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路径等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从传统湿地文化鉴别保护、传统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现代化以及湿地文化利用现代化等方面实现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传承。并以洱源西湖湿地为例,通过静态整体性保护和全方位活态传承,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对湿地的认知变化及保护历程,结合第二次全国湿地普查结果,分析当前我国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落实保护红线、创新保护格局;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湿地保护绩效考核;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提升湿地造血功能;加强科技支撑及人才建设、建立智能管理体系;宣扬湿地文化,推进社会主流生态价值观形成等。  相似文献   
3.
明确湿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利用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模型、景观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0年期间8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流域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面积共减少了6 328.17 km2,其中,水田、滩涂和滩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河渠和水库坑塘面积呈增加趋势,湖泊面积相对稳定;太湖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大面积水田转变为建设用地,有6 383.90 km2湿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其中,有6 230.35 km2水田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连通性逐渐降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化,景观异质性增加;湿地变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是太湖流域湿地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壤类型、地貌类型也是湿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挖掘我国抑螺植物资源,加大血吸虫病植物防治力度,选择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传统土农药——乌桕为对象,对乌桕根、枝、叶和种子等不同器官用4种不同溶剂粗提物的抑螺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乌桕不同器官均具有良好的抑螺效果,表明乌桕是一种优良的抑螺植物材料。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以新叶的粗提物抑螺效果最佳,而且前一年的落叶仍表现出良好的抑螺效果,说明乌桕叶具有持续稳定的抑螺特性,其活性物质提取最佳溶剂为石油醚。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西和县页水河铅锌矿地处西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之西成铅锌矿田的西部,经过多年生产探矿,矿床规模不断扩大。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红岭山组生物灰岩与千枚岩接触部位,其含矿性与地层层位、特定的岩性、褶皱及断裂的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海东昆仑那更康切尔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那更康切尔银矿是近年来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首次发现的独立中低温构造热液型银矿床,运用地、物、化综合手段评价,发现了3条银矿化带、7条银矿体。通过对那更康切尔银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该矿床具大型银矿的成矿潜力,以指导区内该类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江淮地区陂塘的概念、作用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保护传统陂塘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安徽省肥东县的管湾陂塘区中,设定修复区,在分析修复区陂塘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关键线设计理念,重建了修复区中陂塘系统的结构,修复了陂塘系统的雨洪调节、净化水质和鸟类栖息地功能,建立了陂塘生态产业模式,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引导公众更多地了解陂塘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以发挥陂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挖掘我国抑螺植物资源,加大血吸虫病植物防治力度,以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传统土农药——乌桕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的乌桕鲜叶石油醚提取液浸杀钉螺,对浸杀后钉螺的头、足部与肝脏,进行蛋白质、酶和糖元等生化因子的分析研究,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抑螺植物提供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抑螺植物的化感物质、化感作用、抑螺植物的标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对抑螺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讨,研究结果对植物化感作用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应用将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注重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湿地合理利用,是缓解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的可行举措,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有效缓解了湿地保护的压力。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发展速度过快,也出现了"重申报、轻建设"、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在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科普及宣传和教育能力建设、生态旅游竞争力提高、科研监测和成果转化4方面挖掘国家湿地公园的供给潜力;提出总体布局结构优化、培育投资参与新主体及推动管理改革、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学、合理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