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理科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了解与学习地理科学史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地理科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基于HPG(即地理科学史与地理教育)视角,以新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和中图版必修一、必修二为分析样本,对四本教材中HPG内容进行编码统计与对比分析,深度挖掘两个版本教材HPG内容的选择维度与编排体例的特点,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化,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指导着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教材设计、学业评价等各个方面。本文通过绘制中国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结构、分解语义内容,在归类、统计、比较后深入挖掘四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内涵,并发现四地课程目标在结构和语义上各有特点,从而为课堂实施提供更多指导。  相似文献   
3.
地理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目前地理课堂活动的开展存在受地域等现实条件限制的问题,利用VR技术组织课堂活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挖掘Free Rivers桌面VR软件的功能与特点,探讨其与地理课堂活动相融合的课堂活动模式,并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挖掘该软件的地理教学价值,并为其运用于地理课堂活动组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之一,拥有独特的道德教育价值,然而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能合理渗透道德教育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挖掘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并设计了道德教育要求下的地理课堂组织模式.该模式从"课前设计—课中思辨—课后探究"三个环节落实要求,并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的"森林破坏"为例设计教学片断,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为地理教学与道德教育融合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