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王宜强  赵媛 《干旱区地理》2015,38(1):163-172
从流量、流向以及流动通道三方面,探讨了内蒙古煤炭资源流动平衡现状,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解析了内蒙古煤炭资源流动与其宏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输出基地,煤炭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其周边地区,尤以华北和东北地区为主。(2)内蒙古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缺乏独立、完善的运输网络。(3)内蒙古煤炭资源流动与区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重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以及税收增长均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对区内重工业发展和税收增长具有明显的单向推动作用,但对区内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微弱。(4)建立独立、完善的煤炭运输网络;重视发展煤炭运输及其相关服务业;转变能源输出战略,提高输出资源附加值,带动区内煤炭工业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2004和2008年福建省各区县私营企业密度为指标变量,以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金门县除外),借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关联的角度探讨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异质性、相似性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私营经济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双核心”模式,即闽南三角核心和闽江口核心;在私营经济发展格局的动态变化方面,福建私营经济发展东西差距在极化效应的影响下不断加剧;探析私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发现,福建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完善度以及区域交通便捷度是塑造私营经济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2004和2008年福建省各区县私营企业密度为指标变量,以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金门县除外),借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关联的角度探讨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异质性、相似性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福建省私营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重心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王宜强 《地理研究》2011,30(10):1882-1890
引入重心概念,运用经济空间结构重心分析模型和福建省经济发展数据,本文计算出了1989~2008年福建省经济重心点及其移动方向、移动距离;通过GIS技术输出经济重心点的空间变化图,着重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空间相关性等层面,阐述了福建省20年来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规律、进而反映出全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福建...  相似文献   
5.
以各省煤炭资源输出、输入量为分析指标,将有资源输出的省份列为源地,有资源输入的省份列为汇地,分别利用重心模型和统计地图方法,从动态和静态2种视角探讨中国煤炭资源流源、汇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同时,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揭示源、汇地内部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预测其未来空间格局的走向。结果表明:1中国煤炭源地重心分布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移动轨迹大体呈"U"字型,汇地重心分布于鲁、沪、皖三省交界处,移动轨迹呈东北-西南向"1"字型。源、汇地重心都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但源地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再向北的转移过程,而汇地重心突出地表现出南移的趋势。2中国煤炭资源流源、汇地空间分离趋势较为明显;源汇地整体位移方向以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为主。3全国煤炭供应基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并形成多个较大的输出源地;煤炭汇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重庆、贵州四省(市、区)一线以东地区,空间结构呈现西南转移的趋势。4煤炭源地绝对差异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为不断减小;煤炭汇地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体发展趋势变化不大,较为温和。5加强新疆煤炭外运通道建设以及西北与西南、华中煤炭运输通道的连接建设应成为国家煤炭运输规划的重点与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两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的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的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一体两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首位律、位序-规模分布律和马尔科夫转换矩阵等方法,解析了中国天然气资源流动系统的规模分布、规模结构和系统内部动态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天然气流动系统呈逐步发育态势,在流动省份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显著增加和扩大;(2) 中国天然气流动系统的位序-规模分布符合齐夫法则,具有分形性质。在输流系统规模分布方面,呈现出首位型分布模式向分散均衡型模式转变,再向首位型分布模式发展的趋势。在汇流系统规模分布方面,总体表现为集中型分布模式,中间位次省份天然气流动规模比较发育;(3) 输流系统规模体系中,无流区、低流动规模地区发展不活跃,中低流动规模以上地区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汇流系统规模体系则表现出向中等规模集中的发展趋势。整体来看,中国天然气流动规模扩大的同时,不同类型之间的变动相对较为平稳。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加强天然气资源勘探,拓宽天然气生产和进口来源;加强中国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逐步建设完善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建构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模型和变化轨迹的基础上,应用标准差(δ)、变异系数(V)及比率(Gi)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的省内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解读出各地区响应模式的异同。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间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的响应强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从空间差异特征看,河南省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的响应强度在静态和动态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全省18个地市明显分异为强响应型、中等响应型以及弱响应型3种类型;从影响机制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化发展非农就业响应强度省内差异的主因,全省18个地市可划分为高-高、高-低、低-高和低-低4种关联模式,明显折射出省内产业发展及其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空间差异,并诠释了区域非农就业增长不均衡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8年海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渤海海上船舶位置及密度、船舶速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船舶流量日、月和季节变化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 渔业船舶多活动于近岸海域,呈团聚状分布;商业船舶多聚集在公共航道区,整体呈带状分布;货船数量占商业船舶总量的78.58%,主要为中型货船,客船与油轮以中小型船舶所占比重相对较大。② 渤海船舶速度以中低速为主,尤其是渔业船舶;较高速度的船舶主要是大中型货船和客船。③ 渔业船舶活动时间和季节变化特征显著,秋季休渔期结束后以及白天工作时间段渔船活动较频繁;与渔业船舶相比,渤海商业船舶活动受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影响较小。分析发现,渤海交通流密度高,船舶会遇频繁,发生船舶碰撞以及重大污染事故的风险较大;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海上交通与渔业捕捞作业船舶之间存在较大的海域空间利用冲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沿岸社会经济发展与港口建设、海域管制等因素影响海上船舶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从流量、流向及资源合作三方面探讨辽宁省煤炭资源流动特征,并对未来5年煤炭输入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辽宁省能源产消失衡,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与外省煤炭资源交流更为频繁。2)辽宁煤炭资源交流主要集中在其周边地区,内蒙古是最大的煤炭供应源,承担着未来辽宁能源安全的重任。3)由ARIMA模型预测结果可知,未来5年辽宁省煤炭资源输入量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建议采取多种模式,加强政策指引,完善与优化蒙辽煤运通道,促进蒙辽煤炭资源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