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选取网民规模和网民普及率两个指标,系统分析1998—2014年间我国互联网网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省份网民规模的空间分布虽变得愈发均衡,但"东高西低"的整体格局依然存在。这主要是GDP和人口数量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城镇人口已成为首要影响因素。(2)各省份网民普及率的空间分布也呈"东高西低"特征,但与网民规模位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大多数省份存在普及率超过10%后增长明显加快规律,而北京和上海则有超过60%后增速放缓趋势。这主要是受到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两个因素的影响。(3)在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我国各省份网民规模和网民普及率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揭示松辽盆地白垩纪的构造演化背景,推断构造沉降是否为嫩江组时期的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因素,笔者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相、层序结构、米兰科维奇旋回以及埋藏史分析,定量分析了构造沉降与沉积演化、层序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嫩江组有3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嫩一、二、三段)发育TST、HST和RST,层序Ⅱ(嫩四段)和层序Ⅲ(嫩五段)发育完整的LST、TST、HST和RST;嫩江组存在16个405 kyr,时限从77.43 Ma到83.98 Ma,持续6.55 Ma;嫩江组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嫩江组沉积演化和层序结构的主控制因素不是单一的构造沉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