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主观幸福感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表征,探究旅游地“幸福拐点”的形成机理可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社会表征理论与唤醒激活理论,分别选取处于旅游发展期(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恩和村)和巩固期(额尔古纳市室韦村)的两个相似村落开展同时性横断设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考察价值观与旅游感知价值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居民主观幸福感受感知价值与价值观的共同影响,其既源于外在旅游影响刺激,也受居民内在社会表征系统调节;(2)旅游发展期和巩固期居民主观幸福感前因条件存在差异,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由“经济+传统文化生活”向“经济+外向社会关系”转变,水平集体主义价值观作用在经营大户中有所减弱;(3)“幸福拐点”的产生源于第I阶段居民“物质+独立自我”的价值追求对主观幸福感作用有所减弱,而第II阶段“非物质+互依自我”的价值追求未被充分唤醒和支撑。研究认为打造文化价值共振核、拓展价值共创圈、提升旅游价值功能和遵循现代化价值转型规律是乡村旅游治理中超越“幸福拐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