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的地理高考复习课以课程标准及“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实践指南,着力建构“地理课程思政”和“地理思想方法”融通的“两思”课堂,从而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本文在“百年复兴梦,铁路新征程”高考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体验—感悟—测评”为依托的“两思”课堂,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来实现“两思”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新课程顺应了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如何把握和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选择题部分(共44分) 选择题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演替关系的计量模型。读下图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4.
耿文强 《地理教学》2013,(14):32-34
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认知图式与智能技能、认知策略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中又以认知图式最具奠基功能。地理认知图式是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等,经过加工和整理,在人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加强诊断,注重启发,纠正偏差,循序渐进,是完善地理认知图式,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新课程社会基点弱化的现状,不仅背离了地理课程的传统,也背离了新课程的既定目标。对此,教师应以"教师即课程"理念为引领,在必修课程教学中,适度开发基于社会中心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要突破传统束缚,加强学情研究,渗透科学理性,凸显人文情怀,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加强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有效强化社会基点,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耿文强 《地理教学》2010,(14):37-38,60
建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因此,“建模”是学习中关于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的一种方法和策略。地理高考复习中,在“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思想指导下,师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建模”的重要性。但在复习指导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建模策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建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耿文强 《地理教学》2010,(20):15-17
【引入新课】展示千岛湖照片,请同学辨认。然后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投影)  相似文献   
8.
一、理想:高中地理新课程最大程度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基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有三种不同观点,分别叫社会中心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和儿童中心(或学生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认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完全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设置。学科中心主义则认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应和学科体系接轨,学科体系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依据。学生中心主义强调,学校课程设置应该完全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9.
耿文强 《地理教学》2012,(10):24-26
因果模型是地理学解释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把它看成是分析真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简便模型"(大卫·哈维)。地理成因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重视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条件,厘清逻辑关系,对于提升复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择题部分(共44分)选择题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节能减排"是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读"世界因全球变暖而可能受到严重威胁的局部地区图(图1)",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