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利用研究区2004–2014年统计资料,运用ESDA方法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两方面对森林转型空间分异进行测度,并在DPS环境下构建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森林转型的影响因素效用,为科学认识山区森林转型发生机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空间形态转型和功能形态转型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0336、0.2323,表明森林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功能形态转型整体全局Moran’s I高于空间形态转型,前者空间集聚特征更明显。各时段全局Moran’s I指数呈上升态势,两者空间集聚程度进一步增强。(2)森林空间形态转型的冷热点格局演化特征稳定,表明县级行政单元间森林数量增加的空间差异小;功能形态转型的县域热点数目上升,热点以西缘为集中分布区逐渐演变至东北缘为中心的连片发展模式。(3)森林的空间形态转型和功能形态转型均受城镇化率和二、三产业比影响效用最大,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是驱动区域森林转型的主要因素,凸显了经济增长在山区森林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未来,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是促进山区森林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