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近500年来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中低山植被的演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蓝勇 《地理研究》2010,29(7):1182-1192
从人口分布变迁入手探讨植被变迁,发现距今500年以前,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海拔3000~1500m的中低山地区多是乔木林为主而间与草甸混交景观,而非现在的以草甸、灌草坡为主的景观。人类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m以下的平坝、台地和丘陵地区,人类活动对海拔1500m以上的山地地区影响甚小。现代地理学界静态描述的长江上游地区海拔1500~3000m的中低山湿地草坡带,在500多年前仍多是以冷杉、云杉为主的针阔叶林与草甸混交景观。近500年来人类垦殖、商业砍伐、皇木采办等活动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皇木采办、商业采办影响了长江上游中低山的森林资源的品质,主要对高大的楠杉的砍伐,较明显地影响了森林的郁闭度,但并不给森林资源带来不可回归的影响。人类垦殖活动,特别是固定的农耕活动,大量砍挖树根,使森林资源的自我恢复失去了可能。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在其中,一时还难以区分,需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蓝勇 《第四纪研究》1998,18(1):39-45
通过对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变化的讨论,说明长江上游荔枝种植北界最北可达北纬31°40’,近2000年来荔枝种植的北界总的来看是逐渐向南退缩;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唐后期的寒冷气候在长江上游地区反映不太明显,而南宋12世纪的寒冷气候在长江上游反映十分明显,这说明12世纪的寒冷气候是长江上游近2000年来最寒冷的时期;在12世纪中长江上游又以70年代最为寒冷。  相似文献   
4.
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蓝勇 《地理研究》2001,20(2):229-237
以往对中国饮食食辣区域的分析还完全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如简单地认为南辣北淡,对各个食辣区的食辣程度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统计分析、实地考察、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认为经过历史时期的发展,现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即长江上中游重辛辣区,包括四川(含今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辛辣指数在151至25左右;北方微辣区,东及辽东半岛、北京、山东等地,西经山西、陕北关中及以北、甘肃大部、青海到新疆,是另外一个相对辛辣区,辛辣指数在26至15之间;东南沿海淡味区,在山东以南的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为忌辛辣的淡味区,辛辣指数在17至8间,其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传统认为食辣仅主要是去湿驱寒,而本文研究表明冬季日照数少、湿润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主要环境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形成辛辣重区的社会因素如移民迁移等因素作用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