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整合各类涉农用地为农业空间,科学认知全国农业空间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及新趋势,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开展农业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和主体功能区为空间参照,运用空间转移矩阵、Dagum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解析2000—2020年中国农业空间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并识别关键影响因子及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近20年中国农业生产空间持续缩减的同时农业生活空间稳定扩张,农业空间整体沿胡焕庸线“西增东减”的分异格局凸显,第二级地势阶梯是农业空间结构转型的密集热点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寒区和东北寒区剧烈的农业扩张正在逐渐改变全国农业空间格局。(2)农业空间布局的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扩大,演变过程的主体功能区“内/间”差异显著,城市化地区-非城市化地区间的差异是全国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农业空间在非农产品主产区中的演化态势严峻,西北生态保护与农业开发、东南城镇发展与农业保护间的矛盾突出。(3)农业空间结构转型是自然地理、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各因素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尺度差异明显,全国农业空间格局由多个不同尺度的空间过程共同形成。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面向多尺度、全要素、长时序“三区空间”形态效率格局解析及其演化机制分析,构建基于“四叉树”算法的“三区空间”识别方法,以“形态效率值”作为空间形态效率的核心衡量手段,构建统一、可比较的“三区空间”形态效率衡量渠道;运用Duga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基于“四叉树”算法对国土空间形态描述的有效性,并挖掘形态效率及其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宏、中、微观各尺度国土空间的形态监测提供数据适应性强、判别精度高的基础支撑方法。以长江经济带为实证对象,对该典型区域“三区空间”形态效率的特征、变化差异及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40年来,城镇空间成片开发水平快速提升,形态效率提升0.46,而农业空间集中连片水平剧烈下降0.17,生态空间基本不变;(2)长江经济带“三区空间”开发保护存在中西部后发地区城镇空间无序开发、全域农业空间形态破碎以及东部地区大规模侵蚀生态空间完整性的风险;(3)关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地区的“三区空间”形态效率变化,并制定空间结构与形态优化的相关政策,是优化长江经济带三区空间形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知青藏高原水生态空间时空演化过程与驱动因素,是筑牢“亚洲水塔”和实现地区“人―水资源―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采用空间转换矩阵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水生态空间的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年青藏高原水生态空间规模不断增加,增幅达21.53%,横断山西北侧,位于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交汇处的“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一线两侧地区增幅最为显著;(2)其他生态空间向水生态空间的转化是主导变化类型,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使冰川和积雪蓄水流向河流湖泊,使青藏高原水资源呈“液态化”且水生态空间向东蔓延;(3)青藏高原地区水生态空间的演化受政策工程、自然地理、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子的共同驱动,各类型因子整体呈现出非线性增强的交互驱动作用,其中自然地理类和交通区位类因子的作用强度q值平均水平远大于其他因子,是青藏高原水生态空间演化的主导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