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
山地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成本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采运作业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要考虑采运作业的各项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还应合理考虑到森林采运作业的环境成本.以天然林择伐试验样地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涵养水源价值、保持水土价值、固碳释氧价值3方面对南方丘陵山地不同强度采伐经营的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弱度择伐环境成本较小,仅1.7 元/m~3,中度、强度择伐环境成本分别为弱度的5.1、12.2倍,极强度择伐的环境成本最大,达到25.3 元/m~3,是弱度择伐的16.2倍;皆伐由于收获量大,其单位采伐量环境成本为弱度择伐的14.9倍,低于极强度采伐.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林业生产的效益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期待能对继续本领域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地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通过选取纯收益、土壤持水价值变化量、凋落物持水价值变化量、土壤养分价值变化量、凋落物养分价值变化量、固碳价值变化量和制氧价值变化量等7个效益指标,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天然次生林5种不同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和皆伐)采伐作业10 a后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价值以及它们的综合效益评价值.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经济效益评价值增大,而生态效益评价值则下降,皆伐的经济效益评价值最大,为0.300,而其生态效益评价值最小,为0.070;弱度择伐的经济效益评价值最小,为0.030,而生态效益最大,为0.670;中度择伐的综合效益评价值最大,为0.713,皆伐的综合效益评价值最小,为0.370.因此,类似试验条件的林区应推行低强度(弱度或中度)择伐经营方式,以实现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3.
择伐强度对天然林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影响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分析不同强度采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和皆伐)作业对天然针阔混交林乔木层树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伐后10 a的恢复,弱度、中度择伐对优势种的影响不大,强度择伐和极强度择伐林分结构略有变化,而皆伐引起林分结构的变化最大,由此说明择伐作业基本上能保持原有的林分结构和种的数量,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林分结构的改变也随之增大;10 a后弱度择伐物种丰富度最大,而中度择伐多样性指数最高,各择伐样地多样性指数均超过伐前,而皆伐样地多样性指数则比伐前下降;均匀度指数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呈相反趋势.对于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科学经营,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出发,应尽量采取弱度或中度择伐方式.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针阔混交林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和结构体破坏率均下降,而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上升;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全磷的含量均上升,而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均略有下降.说明弱度和中度择伐10 a后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孔隙状况和养分含量基本得到恢复,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森林择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山地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择伐能充分发挥每棵树木生长潜力,最大限度利用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分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抗病能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理循环,减小森林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形成和谐的景观。择伐由于符合森林的自然演替规律和自然作业法则,因而越来越受到森林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林学家和森林采伐学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国内外森林择伐研究新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森林择伐的理论和作业技术,指出我国今后森林择伐研究的对策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推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扼要归纳国内外在人工林生态采运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人工林生态采运理论和作业技术的对策,展望我国今后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