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黄河三角洲水文连通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功能逐渐弱化,生物多样性水平日益下降。2017年7月,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潮汐区、恢复区和黄河中的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量化了各区域的水文连通度和各水文节点所在水体斑块的斑块重要值。根据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和水文连通的斑块重要值两类定量化指标,在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区[包括大汶流潮汐区(DT)、大汶流恢复区(DR)、黄河口潮汐区(HT)、黄河口恢复区(HR)和黄河(YR)],筛选出需要优先恢复的14个水文节点,包括6个Ⅰ级优先恢复节点(DT2、DT6、DR1、DR4、DR6和DR10)和8个Ⅱ级优先恢复节点(HT1、HR1、HR3、HR4、YR1、YR2、YR5和YR6);同时,对各优先恢复节点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例如,对于恢复区内的6个优先恢复节点(DR4、DR6、DR10、HR1、HR3和HR4),可以利用多种植物组合构建人工浮岛;对于黄河内的4个优先恢复节点(YR1、YR2、YR5和YR6),可以在其周围或岸边种植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挺水植物,以去除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氮和磷,从而提高黄河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水平;通过提高潮沟系统的水文连通度或改变潮沟内水流流速,提高潮汐区3个优先恢复节点(HT1、DT2和DT6)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水平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