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中心地震台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自2014年1月1日以来,已累计产出分析条目约千条.通过对常见的典型干扰事件进行分类梳理,能够直观了解影响该观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也可为仪器更新改造、备机备件购置、观测数据异常核实及观测环境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行为轨迹可快速提取到车辆难以通行的人行道路以及人行道路设施等信息,这些信息是行人LBS的关键性元素,它的完备性程度决定了行人LBS服务质量的高低。本文使用志愿者数据集与百度地图,研究了一整套基于VGI数据的人行道路信息提取方法。通过轨迹数据清洗、道路几何路网提取、人行道路设施的检测与识别3个主要板块实现了人行道路信息的提取。算法在完成道路几何路网信息提取的同时,实现了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道路设施信息的获取。  相似文献   
3.
南雪景  林伟立  崔喜爱  陈平 《气象科技》2014,42(6):1090-1094
利用延安地区2006—2008年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资料,分析了PM10的浓度水平、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延安地区PM10的年平均浓度为153μ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值2级浓度限值70μg/m3的1倍多,这与当地高的PM10区域背景水平(平均值为109μg/m3)紧密相关。PM10质量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最高,冬秋其次,夏季最低。PM10日均值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2级标准的日数占全年的40%,其中春季达66%。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型特征,与风速的日变化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1mm降水量对PM10的湿清除能力按冬、春、秋、夏依次递减。延安地区出现西风或偏西风时PM10平均质量浓度高,但就累积影响而言,处于主导风向上的西南风要比其他方向高40~50μg/m3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9-02-03以来镇川井水位多次出现的突降-上升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采取多种不同措施进行异常排查,最终确定此次异常变化是由泄流口堵塞造成,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ZK14孔是位于苏北老黄河三角洲北部地区的1个50m全取心钻孔,对其上部(1.0~22.0m)岩心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该地区主要沉积了硬黏土层和河流沉积(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早期,22.00~16.63m)、潮坪—浅海—老黄河三角洲沉积(全新世早期至公元1855年,16.63~1.00m),沉积物主要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夹少量细砂薄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16.63m以上为单峰-双峰分布交替出现,而在16.63m以下则出现三峰分布,向下过渡为双峰和单峰分布。沉积物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态和峰度)变化频繁,表明了物源(河流和海域来源)和沉积动力环境(径流、潮汐及波浪作用)的复杂性。ZK14孔末次冰盛期以来沉积序列的形成,受到海平面与物源变化以及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砌体建筑群在地震中往往破坏严重损失巨大,合理评估地震作用对不同种类砌体结构造成破坏的风险变得至关重要。传统基于后验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忽略了砌体建筑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未深入考虑多种震害因子的耦合作用。本文以华南地区砌体建筑群为例,开发了一种集成概率方法来对城市砌体结构的破坏风险进行建模,考虑建筑年代、层数、使用用途和墙厚四类震害因子的耦合影响,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在设定地震动参数下选取Gaussian分布、Log-Normal分布、Gumbel分布和Beta分布四种概率分布对该地区砌体建筑物的破坏状态概率分布参数进行拟合。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进行拟合优度评价,最终建立基于Gaussian分布和Log-Normal分布的砌体建筑物破坏联合概率模型。最后,以华南地区三个城市典型砌体建筑物为例进行实例对比验证,将基于本文建立的建筑破坏概率模型推算出的砌体建筑群震害矩阵与基于单体结构分析得到的震害矩阵进行对比,与理论值最大偏差为0.033 3。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集成概率方法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城市砌体建筑...  相似文献   
7.
从管道尾流区泥沙颗粒的受力平衡着手,探讨了管道冲刷的临界压力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防止或减少管道冲刷的新方法,即在管道下方安装柔性阻流器。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单向恒定流及规则波作用下,柔性阻流器对管道两侧床面压力、冲刷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柔性阻流器的安装能明显减小管道两侧床面的压力差。在单向恒定流作用下,管道的冲刷深度随阻流器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阻流器达到临界长度时,冲刷消失。规则波时,因阻流器的扰动作用,冲刷深度有所增加;但随阻流器长度的增加,其扰动作用减小,对床面的防护作用增加,因而冲刷深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雪景 《地理研究》1993,12(3):136-136,118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于1993年4月29日至5月6日在四川成都市召开了“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施雅风、孙鸿烈、李吉均、张新时、陈俊勇以及100多名长期从事高原研究的科学家出席了研讨会。科学家们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就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青藏高原特提斯的兴衰、岩石圈结构演化,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全球变化的关系,青藏高原现代环境变化特点演化趋势和对人类影响等许多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有必要将本次研讨会的论文整理出版,以飱读者。  相似文献   
9.
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配备2套GM4-XL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地磁观测,探头置于同一地下地磁房。自2017年以来,2套仪器每年夏秋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现象。从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及台站背景噪声、数据预处理等角度,对2017年以来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与山西省其他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差值检测,结合地磁房附近地质条件、地下地磁室及观测墩建设、降雨等因素,分析认为,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数据漂移的原因在于,夏秋季降雨致土层渗水,玻璃钢罩密封性较差,探头室地面积水,造成观测墩基不稳,使得置于观测墩上的仪器探头水平状态改变,进而引起观测数据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0.
Inhalable particles(PM10), with 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s that are generally 10 micrometers or smaller, are basic pollutants in many areas, especially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us the pollution from PM10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s a growing concern for public health. Independent long-term observations are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M10reduction actions. Variations in the PM10concentration from 2006 to 2017 at an observation st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