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目前地质环境数据现状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特点,分析了地质环境大数据特征,并结合目前地质环境应用情况,设计了地质环境大数据框架。该框架包括对地质环境大数据的数据进行清洗与转换、分布式数据存储管理、数据挖掘、文本检索、大数据可视化等功能。该框架对于后续实现地质环境大数据分析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12~13日青海省大部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过程期间先后出现了强降温、暴雪、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本文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及实况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的成因,过程前期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为高压脊,从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向横槽不断加深,在东移南下过程发生转竖,其携带的冷空气于12日开始影响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造成了上述地区的降温及吹风沙尘天气;同时低纬地区南支槽的建立,使水汽沿西南气流不断输送到高原地区,这两股不同性质的气流在青海省南部汇合,造成了青南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冷空气主力过后,在新疆东北部冷空气再次堆积,同时又有极地冷空气沿东北气流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使之形成强冷涡,此冷涡于13日再次影响青海大部地区,造成了青海高原地区第二次强降温、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字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上,区域野外地质灾害调查主要是利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等在野外完成,日后专业人员获取这些灾害点的相关原始数据需要从资料室的资料柜里进行查找并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这种工作模式不利于数据共享与管理,也不适应"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节奏,因此,基于3S技术建立一套集野外数字采集、成图、分析以及数据输出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字采集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需求分析着手,从系统构成、野外数据采集模型、实体模型、系统功能等方面对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最后结合本文的设计,利用国产的嵌入式GIS软件MAPGIS,实现了集野外数据的组织、采集背景文件的发布、采集数据收集一体化工作流程的地质灾害野外数据数字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4.
重磁似二度体人机联作最优化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机联作方法与最优化方法是重磁异常反演中常用的方法。利用人机联作进行反演,使用灵活、适应性强,物理意义明显、反演过程易于控制。最优化方法则是一种能够自动迭代、拟合精度较高的反演方法。我们将这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称为人机联作最优化反演方法。它具备了一般人机联作与最优化方法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它们各自的不足,简化了反演过程中数据准备工作。我们在利用该方法进行重磁资料反演时,通常在人机联作时给出初始地质体模型,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对实测异常拟合,其精度由人来控制,在这里所需要的是异常形态及其幅值的满足。然后由最优化反演过程进行自动迭代反演,从而得到拟合程度较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质环境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复杂等特点。为更好地发挥地质环境数据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数据,融合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互操作和直接访问三种数据整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地质环境数据的集成方法。该方法依托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矢量空间数据、遥感栅格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整合。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20万区域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并对具体集成整合过程进行说明,最终将集成后的数据入库到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了数据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是中国首套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的涵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5个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库。该套数据库是基于1:1 000 000数据源的地理信息库,以分省1:500 000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二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首轮地质遗迹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集成近20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和最新综合研究成果,根据统一的建库技术要求建立而成。该套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系统库(符号库、颜色库、图案库、线型库),属性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要求建立,图件按照统一的图饰图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共包含163个专业图层,图元数量共337 833个,容量约8.8 GB。该套数据库为实现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构建数字地质环境奠定了基础,可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7.
由已建立了的非饱和土这种三相松散介质中的动力控制方程,得到波动方程的解,表明在非饱和土中存在3种P波(P1、P2和P3波)和1种S波。根据推导出的波速以及衰减的解析表达式,以实际工程中的尾砂土这种非饱和多孔介质为例,通过Matlab计算工具对非饱和土中的4种体波的弥散特性进一步数值分析,给出了典型的弥散和衰减曲线。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4种波的波速及衰减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2、P3波受频率影响强烈,而P1、S波受频率影响则相对较小。此外,饱和度的增加也将导致P1波波速的增大,但对P2、P3波和S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柿竹园野鸡尾尾矿库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渗流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热流与地下水渗流有限元实现环境的相似性,模拟尾矿库的渗流场并进行分析,确定渗流浸润线及水头分布情况;对浸润线上下的土体采用不同的容重,并考虑有效应力参数,建立有限元静力分析模型,并分别从应力、滑移面、塑性区等方面对尾矿库的静力稳定性做了简要分析,同时研究探讨库区水位变化对尾矿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计算条件下,野鸡尾尾矿库在渗流下的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库区水位变化对于该尾矿库稳定性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构建于卫星通讯网络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初步构建由网络通讯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信息分析及决策支持平台、信息发布及应急指挥平台组成的综合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看雾知天气     
群众谚语:“十雾九晴”,这一条看天经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如此。象春雾往往是“阴雨绵绵无晴天”,冬雾是“雾气满天飞,雨雪后面追”。夏雾就不同了,“雾天不见人,大胆洗衣锦”。秋雾和夏雾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满地大雾盖,当天日头来”。这说明春雾和冬雾常常是雨雪来临的先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