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植物根系构型和生物量分配模式能有效反映植物对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策略。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挖掘法对灌丛不定根系构型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模式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阶段白刺灌丛不定根系均以垂直分布的深根型为主。(2)不定根系构型均为人字形,雏形阶段根系拓扑指数T1、修正拓扑参数qa和qb分别为0.98、0.95、0.52,发育阶段为0.87、0.69、0.46,成熟阶段为0.85、0.63、0.63。雏形阶段灌丛分支率较发育和成熟阶段分别小8.96%和30.05%。随白刺灌丛不断发育,各级根径逐渐增大,灌丛分支逐渐复杂,资源利用范围逐渐扩大。相较于灌丛不定根系,生物量分配重心始终倾斜于灌丛地上部分。(3)成熟阶段灌丛不定根系与地上部分的根冠比较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分别降低32.75%和0.83%,其中不定根系粗根(三级根)占比减少,细根(二级根和一级根)占比提高。白刺灌丛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不定根系分支率、增加灌丛地上部分和不定根系细根的生物量等方式适应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