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入射角、反射角和透射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动现象的数学描述,远比对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数学描述要复杂得多.这一复杂性主要来自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许多物理特性,不同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物理特性.因此,计算各向异性界面处的反射角和透射角在数学意义上变得非常复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Snell定律已不再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必须加以修改.本文发展了一种计算各向异性介质分界面处入射角、反射角和透射角的新算法,即修正后的各向异性介质中的Snell定律.   相似文献   
2.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速度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地震学有关领域中,地下介质的薄互层特性与裂隙的定向人布在长波长假设下会产生等效的地震各向异性特性,地震波速度随传播方向和深度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因为速度拾取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油气勘探中动校、偏移、AVO和时深转换的结果。本文着重讨论了传统速度分析的局限性,分析了薄互层引起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速度分析的现状和结果,实例讨论了各向异性效应对偏移处理的影响,表明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地壳与地幔结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隆升、地壳短缩和增厚的动力学模式。论文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第一,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薄的岩石图结构、不同产状深大断裂以及推覆、切割和碰撞造山带的基本模式;第二,地震活动、断层面解与区域应力场;第三,板块运移与地体拼贴和大陆增生;第四,青藏高原隆升的物理一力学机制分析;第五,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部印度板块向北运移并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北部则受古亚洲板块阻隔并向南推移。在长期的碰撞与挤压作用下,造成了高原地区异常的地震活动和应力场,Lg波能量向南快速衰减和Q值向南递增,水热活动强烈和地壳“南热”、“北冷”及岩石围中“壳热”、“慢冷”的格局。喜马拉雅南、北麓重力未达均衡,高山仍在上升,沿雅鲁藏布江由深部上涌的蛇绿岩套长达1700km,一系列走滑断层的形成和强烈的形变,形成了南界恒河平原北缘、北抵雅鲁藏布江的宽约300~500km的碰撞挤压过渡带。基于此,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短缩增厚的物理一力学机制为软流圈的拖曳作用,促使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长期的挤  相似文献   
4.
5.
地球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动理论、检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下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地震波速度随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不同类型体波间相互耦合,横波发生分裂,波速度频散依赖于传播方向等。薄互层与裂隙定向分布等产生视各向异性,它在石油地震勘探、地震预测和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中有极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并受到广泛重视。为此,文中讨论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在解决地球科学问题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在地震各向异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波动传播、波场激发、数值模拟、偏移与反演成像,以及应用于油气资源探测、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和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结合笔者参加的第八届地震各向异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及SEG,IASPEI,IUGG等有关学术会议情况,综述了国际上在该领域内的主要成果与发展动向,分析了国际上各国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主攻问题与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速度分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重要环的,基于各向同性假设的传统速度分析技术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当应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效应的实际资料时会带来误差以及其它附加效应,进而导致错误的解释。本文介绍了传统速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近些年来各向异性介质中的速度分析了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球内部各圈层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与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结构和构造在本质上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各向异性的研究不论是对深化地球本体的认识,还是在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科学问题的本质性和重要性着重讨论了以下5个问题:1)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效应与判据;2)复杂介质地震各向异性#*[-15]-#*[+15]-S波分裂的成因分析;3)当今S波分裂监测技术的进展与探索;4)地震各向异性在不同科学问题研究中的效能;5)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与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东亚大陆伸展和裂谷作用与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陆岩石圈的伸展作用是块体分裂,大陆解体和漂移过程中必需的第一步,而伸展作用的模式则取决于驱动力系和大陆岩石圈的反响。所以不同类型裂谷的形成与地球深部地壳与地幔结构,深层过程及其力学机制密切相关。这是回答控制大陆生长与为什么会开裂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研究了系列裂谷构造的基点上,阐述了大陆裂谷的特点,地壳与地幔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论述了裂谷形成和其分类,讨论了我国攀西裂谷和莱茵地堑的深层过程。由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勘探中,P波和S波入射到一固体液体分界面处时,在该分界处的水平检波器和垂直检波器将接受到相位的响应垂直的响应。垂直检波器的响应与在自由界面处的垂直检波器 响应大概相同,而水平检波器对P波的响应相对于对S波的 来说要强。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地层弹性参数直接反演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秉铭  张中杰 《地震学报》2000,22(6):654-660
地震资料反演的目的是估计地层的物理参数(密度、弹性和粘弹性参数)的实际值.本文中将最佳估计值定义为一种参数集,由该参数集可以算出与地震实际资料最佳拟合的合成地震记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地层弹性参数反演方法,主要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层弹性参数的反演.本方法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反演方法,它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全波波动方程反演,利用地震勘探中的多波多分量记录(PP反射波记录和PSV转换波记录)联合进行地层弹性参数犆11和犆33反演,用以判断地层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