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经典线性回归方法对该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呈中等程度变异,并与海拔高度、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和分形维数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交互相关关系,可用于状态空间模拟分析.不同因素组合下的状态空间模拟效果均要优于线性回归方程,其中采用海拔高度、砂粒含量和分形维数的三因素状态空间方程模拟精度最高(R2=0.992).状态空间模拟方法可用于黄土高原坡面尺度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经济效率评价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推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投入产出数据,结合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空间格局变化,再以相关性系数分析渔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均位于DEA模型最优前沿面的98.00%以上,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2)海洋渔业经济效率与投入产出关系趋于复杂化,渔业经济效率高值区趋于集聚,且高值区范围趋于扩张。(3)渔业经济效率重心由南向北移动,未来渔业经济效率重心趋于向东北迁移。(4)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率、人均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科研机构、海洋水产加工品总量、海洋水产出口贸易、渔业就业专业化指数对区域渔业经济效率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低碳、智慧、生态渔业,政府政策积极支持,并加快对外合作,从而引领沿海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海海岸带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更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分析其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有利于揭示区域经济与生态间的矛盾与差异,从而促进沿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缓解人地资源矛盾。基于2005—2018年东海海岸带52个沿海县区城市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传统DEA和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区域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以TOPSIS模型分析了投入产出与生态效率的叠加特征,并以变量松弛度分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出相应的改善途径。结果表明:① 东海海岸带经济效率均位于DEA效率前沿的86%以上,综合效率、经济纯技术效率、经济规模效率各年份平均值排序: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② 东海海岸带生态效率均位于DEA效率前沿的80%以上,生态效率总体上较经济效率有所下降,生态效率各年份平均值排序:上海市>福建省>浙江省。③ 生态效率变异系数增长了11.08%,内部县区间生态效率的差异性显著。东海海岸带47个县区生态效率值处于上升趋势,5个县区趋于下降。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生态效率上升(MI>1),主要受益于技术进步变化(TC>1)。④ 投入产出与生态效率的叠加类型多样化和复杂化,以“低-低-低-高”为主导类型,“高-高-高-高”“高-高-高-中”“高-高-高-低”等类型较多。⑤ 生态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改进方向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吸引国内外投资与高素质劳动力,发展以旅游、生态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4.
Zhang  Haitao  Li  Jialin  Tian  Peng  Pu  Ruiliang  Cao  Luoda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4):663-681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Studying 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zoning proc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apid adjustment and...  相似文献   
5.
Liu  Ruiqing  Xu  Hao  Li  Jialin  Pu  Ruiliang  Sun  Chao  Cao  Luodan  Jiang  Yimei  Tian  Peng  Wang  Lijia  Gong  Hongbo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7):1095-1116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ESVs) of bays and their response to sea reclamation are of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forming bay eco-compensation policy and...  相似文献   
6.
滨海湿地是具有重要功能的特殊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精准获取滨海湿地植被时空分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湿地遥感观测研究集中于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影像分类,往往受限于数据成本和覆盖范围,仅适用于小区域湿地监测。Sentinel-2A/B卫星影像时空分辨率高且免费共享,为大区域滨海湿地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2018年Sentinel-2影像,提出像元级SAVI时间序列及双Logistic植被物候特征拟合重构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盐城滨海湿地植被分类,探讨Sentinel-2遥感时间序列植被物候特征分类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分类总体精度达87.61%,Kappa系数为0.8358,分类结果与湿地实况相吻合,比常规单一时相分类精度总体提高19.57%。植被判别物候特征参数可为影像数据缺失或不足的滨海湿地分类提供不同植被的判别依据。研究表明,基于像元级时间序列植被物候特征的分类方法能实现植被群落混生带的精准分类以及对“异物同谱”植被的有效区分,对大区域滨海湿地植被分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有效提高了滨海湿地植被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