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综合类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3年11月7日,菏泽发生5.9级地震,震中区高程从1980年开始出现异常。震前一年形变显著加速,其特征是聊考断裂的西盘升、东盘降,两盘形变差异达14.8毫米,接近2倍中误差的3倍。说明现代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并有加剧趋势,但与新生代的继承性运动反向。震后尽管有所恢复,但总趋势没变,故仍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笔者认为:在厚复盖区,似乎也可测到垂直形变信息;测量长达40—60公里的跨断层水准,发现异常则视情况加密复测周期,再结合地下水测量,有可能捕捉中短期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重、磁、形变、地应力、短水准测量等资料,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区域重、磁和形变场特征,研究了区域的近期活动状态,沂沭断裂带的运动方式,重、磁、形变场和应力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潜在震源的判别标志,对区域潜在震源的位置和强度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71—1986年山东全省多期复测水准及部分测距成果讨论了本省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以沂沭带为界,鲁东块体显示整体抬升,而鲁西块体虽以上升为主,但内部明显存在着形变差异运动。期间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不高,一般不超过±3mm/年。近期构造运动显示继承性特点,地壳上升和下降的分界线与断裂相吻合。沂沭断裂带形变北强南弱。沿该带北西向益都、苍山-尼山断裂两侧形变差异较大,活动相对强烈,故对这两条断裂及其与沂沭带交汇处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化和空间应变的一系列问题。利用整体大地测量和动态平差的理论,建立了实用模型,导出了重力向量、天顶距、方位角、距离、正常高差和重力位差的观测方程,解决了实用化的局部重力场协方差函数求定的问题。改进了西德学者Landan、Hein等人的OPERA软件,并转换为MASSCOMP小型机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程序;用这套程序进行了周长约970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包含一个一等三角锁环和部分二等三角点(共124个点)的三角网和重力、水准、天文测量两期资料的整体平差;推导了三维应变的公式并计算了应变参数;取得了一些有参考价值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前言 众所周知,影响激光测距精度的根本问题是气象因素。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激光测距的优越性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根据资料[1]介绍,在地形条件较差,如锅底形,测线沿着山坡等地形条件下观测,可以引起4.10~(-6)D以上的测距误差。所以如果气象元素测定不准确,将给测距精度带来严重的损害。这对于高精度地形变测量是不能允许的。当测定气象元素中如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深大断裂带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化和空间应变的一系列问题.利用整体大地测量和动态平差的理论,建立了实用模型和基础观测方程;进而导出了重力向量、天顶距、方位角、距离、正常高差和重力位差的观测方程,并解决了实用化的局部重力场协方差函数的求定问题:推导了三维应变的公式,并计算了应变参数;改进了德国学者Landan,Hem等人的OPERA软件,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MASSCOMP小型机上的程序,对一个一等三角锁环和部分二等三角点(共124个点)的三角网和重力、水准、天文测量的两期观测结果进行了整体平差,做了应变分析.取得了有参考价值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近十年来布设在沂沭断裂带上的7条长水准复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沂沭断裂带的现今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在与北西向蒙山断裂的交切控制作用下,沂沭断裂带显示了北强南弱的形变差异性。汤头以北的沂沭断裂带和北西向蒙山断裂形变幅度较大。沂水附近垂直形变年速率为+2.87毫米;蒙山断裂水平应变值年变化率达10~(-5)量级。汤头以南水准测线及郯城短程测距资料表明,形变量不大。反映出沂沭断裂带与蒙山断裂的交汇处是形变转折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