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综合类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顾及时空几何及物理效应的四维整体大地测量,给大地测量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实用观点出发,建立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模型,并给出了地面观测值的观测方程。在所有观测方程中,都以点位速率和重力位速率为未知数,以便减少观测值的历元归算;而且随着观测历元的增加,速率参数的精度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3.
4.
在我们实际生产中,常会遇到由于三角点座标变动一个量,而需重新反算座标方位角及边长(tg α=△y/△x、s=(△x~2+△y~2)~(1/2))的问题。如果遇有大面积的三角点改算工作,那么这种反算边长及方位角的工作就将占去改算工作量的2/3左右,这是值得重视的。本文就是试图充分利用原有计算资料,不采用tg α=△y/△x和s=(△x~2+△y~3)~(1/2)来重新计算,而采用加改正数da、ds的办法,以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北京——开滦——埕子口——济南——磁县——石家庄——北京—等三角锁环1951年至1954年和1960年至1966年两期重复测量结果,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的应变状态和形变规律。认为:(1)该三角锁环所包围的地区主压应力轴的优势分布为北东向,主张应力轴为北西向,这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是一致的;(2)鲁中、南水平位移场与华北水平位移场是一个整体;从邢台——聊城——曲阜——临沂——灌云是一条北西向的水平位移转换带,作者推断,这是一条既受张又受剪十分活跃的隐伏构造带,它与北东向构造交汇的部位,应严重关注!(3)从资料证实,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在1965年以前已经开始了应变能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自由网平差、二维契比雪夫函数逼近和滤波方法,对京津唐地区的水准网1968年—1975年复测成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图象分析研究,获得了唐山7.8级地震前的地壳垂直运动的两个标志:“形变峰”与“形变潮”。本文初步讨论了这两个标志的形成机制及其表象特征,试图揭示其迁移性、方向性和变化速率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若这些现象具有普遍性的话,无疑对预报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壳形变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壳三维应变速率的表示与计算;建立了三维应变速率与位移的关系;简述了各应变参数对点位位移的影响;给出了网点三维应变速率的计算模型和精度估计表达式;最后给出了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化和空间应变的一系列问题。利用整体大地测量和动态平差的理论,建立了实用模型,导出了重力向量、天顶距、方位角、距离、正常高差和重力位差的观测方程,解决了实用化的局部重力场协方差函数求定的问题。改进了西德学者Landan、Hein等人的OPERA软件,并转换为MASSCOMP小型机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程序;用这套程序进行了周长约970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包含一个一等三角锁环和部分二等三角点(共124个点)的三角网和重力、水准、天文测量两期资料的整体平差;推导了三维应变的公式并计算了应变参数;取得了一些有参考价值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九八七年的实验结果,对定点水准折光差的影响,进行了再研究,认为可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以减弱折光差的影响。筛选了两种计算折光差的公式进行折光差改正,结果表明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化和空间应变的一系列问题.利用整体大地测量和动态平差的理论,建立了实用模型和基础观测方程;进而导出了重力向量、天顶距、方位角、距离、正常高差和重力位差的观测方程,并解决了实用化的局部重力场协方差函数的求定问题:推导了三维应变的公式,并计算了应变参数;改进了德国学者Landan,Hem等人的OPERA软件,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MASSCOMP小型机上的程序,对一个一等三角锁环和部分二等三角点(共124个点)的三角网和重力、水准、天文测量的两期观测结果进行了整体平差,做了应变分析.取得了有参考价值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