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海底不稳定性 ,如滑塌、滑坡、碎屑流和浊流等是灾难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它们对大陆边缘地貌和地层有重要影响 ,取决于有多少沉积物由于重力驱动从浅水搬运至深水中。此外 ,由于海底不稳定性是大陆边缘物理结构的延续部分 ,它们继续引发破坏 ,即使在高海面、有地震活动以及沉积物供应低的地区也是如此。因此 ,海底不稳定性成为对大陆边缘以及资源勘探和利用方面的障碍。大陆边缘上没有哪个地区不受海底不稳定性的影响 ,海底破坏位于海岸线至陆隆的深水区。然而 ,对破坏的次数和水深作图时发现 ,崩塌在大陆坡出现的几率最高。这种情况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尤其是CO2的浓度。大气pCO2的直接测量只适用于冰心中过去420ka的时段。以前,地球化学模拟和替代性测量指标,如古土壤的稳定碳同位素和树叶的气孔密度,都给出了大气CO2在气候变化中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长基线数据处理理论及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用Bernese软件对试验数据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了长基线解算(大于500km),系统分析了观测时间长度、截止高度角和固定IGS站的个数,对于长基线坐标解算结果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按照 Wilson( 1 965)的定义和后来的研究 ,大洋脊—脊转换板块边界具有独立的、宽为几公里的走向滑动变形带 ( Fox和 Gallo,1 984)。与巨大的大陆走向滑动带不同的是 ,后者的走向滑动分布在宽阔 ( 1 0 0 km)的复杂变形带中。本文的大洋转换边界 ,与 Wilson的模式相反 ,被描述成复杂的、宽阔的 ( ( 1 0 0 km)多断层带。我们也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帮助确定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一种或他种类型的大洋转换边界的发育。1  Romanche多断层转换体系Romanche转换边界是洋中脊体系中最长(约 90 0 km)的转换边界之一 ,滑移速率为 3 2mm/ a,年龄偏移为 55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