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 遥感在地震应急救援、 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遥感震害定量研究, 使得遥感的实用性常常受到质疑。 文中叙述了遥感震害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 提出了遥感震害指数的概念与定量分析的基本模型, 并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造成的都江堰城区震害为例, 依据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结果和地面震害调查结果, 进行了都江堰城区部分街区的建筑物遥感震害指数和地面调查震害指数的统计分析, 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统计关系。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依据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雷达图像建立的建筑物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及房屋倒塌率存在显著的对应性。 因此, 通过遥感震害定量化研究, 将为地震震害调查、 损失评估提供有力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提供保障。本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应急救灾系统的需求、实际工作的经验,主要论述在应急救灾指挥系统建设中,为系统运行提供保证的空间、环境方面的设计,内容包括场地布局、消防、供电、环境(新风、温、湿度)控制、照明、装饰装修等。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国家中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例,介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原则、技术指标、主要构成与功能,同时还重点讨论系统采取的关键环节措施,就该系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效用和所体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论述,并指出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关键技术和总体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应急救灾指挥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应急响应系统应用软件(灾害评估、应急对策)开发、数据库(专家知识系统)、3S(GIS、GPS、RS)技术应用、网络、通讯、投影、声像、监控、系统总体集成和有关理论研究,以及基建、场地布局、消防、供电、环境(新风、温、湿度)控制、装饰装修等。本文只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应急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作为领导和专家共同迅速有效处置地震应急事件的工作平台,该中心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的主要工作场所。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包括指挥中心机房、指挥大厅和辅助工作区三部分。指挥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了计算机系统、网络、通讯、声像、供电、空调、投影显示、GIS技术应用、数据库、软件开发、机房建设等。可对抗震救灾工作快速作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贝叶斯判别分析的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初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在涛  王栋梁  张维佳  冯蔚  郑通彦 《地震》2011,31(2):114-12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相关部门须启动适当的应急响应等级并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救灾。 对响应等级的判断可视为对一个地震灾害事件严重程度分类判别的问题。 贝叶斯判别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判别分析统计方法, 本文论述了贝叶斯判别分析法在判断地震应急响应等级中的应用; 通过对1949—2008年中国大陆成灾震例的整理分析, 以震级、 震区人口密度等地震有关信息为依据, 建立起地震应急响应等级的分类判别规则, 从而提供了一种简便、 快速的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初判方法; 经检验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刘在涛  姜立新  杨桂岭  冯蔚  帅向华 《地震》2010,30(4):106-113
本文以105°E为界将中国大陆分为西部和东部,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102个典型震例实际调查烈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分别研究了地震Ⅵ度烈度等震线的长轴与短轴之间、 长轴与震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给出了一定的经验相关系数; 另外, 还分析了地震Ⅵ度烈度区长轴方向与震中附近断层走向的一致性情况。 本文的思路和结果对快速准确判断地震影响范围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屏幕显示系统,是抗震救灾指挥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方便有关领导直观的了解灾情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文中介绍了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情况,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和工作原理,控制软件的使用包括模式的使用和信号的测试等。  相似文献   
9.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现场各种信息获取与传输是其重要内容, 有关灾情的资料是政府部门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 “十五”期间, 将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体系结构、 关键构成、 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文中根据“九五”的建设过程, 对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和技术框架, 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在涛  姜立新 《地震》2005,25(1):117-121
当国内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时, 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大厅将启动。 中央首长和部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 在指挥大厅内了解地震情况并对救援工作进行指挥, 各部委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在辅厅内待命。 指挥大厅和辅厅之间采用几十部电话通讯, 保证通讯的畅通是成功进行指挥的先决条件。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 由技术人员负责拨通电话, 首长可以通过电话发布救灾命令, 对辅厅的各大部委进行工作部署。 文中对MODEM通讯进行研究, 通过对串口通信的编程, 实现电话号码配置和快速拨号, 免去手工从纸介质电话簿查找号码的烦琐, 减少了大厅和辅厅间通讯的工作环节,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