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处理了自本世纪以来一些大震、强震、中等强度地震和小震前兆序列,得到震前前兆活动超前时间T_1、T_2和远震源区长轴L_1,近震源区长轴L_2与主震震级的公式: 大震M≥7.0 logT_1=0.77M-4.32 logT_2=0.54M-3.26 logL_1=0.17M+1.22 logL_2=0.28M-0.14 强震6.9≥M≥6.0 logT_1=0.97M-5.60 logT_2=0.58M-3.87 logL_1=0.57M-1.43 中等强度地震5.9≥M≥5.0 logT_1=1.08M-6.05 logT_2=0.68M-4.40 logL_1=0.18M+1.10 logL_2=0.43M-0.87 小震4.9≥M≥4.0 logT_1=0.60M-3.50 logT_2=1.47M-8.63 logL_1=0.13M+1.38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了叠代和富里埃变换方法,推导出了1/4平面中简谐平面P和SV波传播的由个特征方程,得到了对应于这四个特征方程的四组波方向不连续简谐平面波系列。  相似文献   
3.
微震活动条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是地震活动极活跃、极频繁的省。本文清理了1965年—1983年云南4.8级以上地震的微震活动的条带分布特征。其中有震源机制的地震29个。给出资料的选取及精度估计,分析了条带清晰度与门限震级、条带的长宽比、N 内/(N 内+N 外)值(N 内为条带状区域内的地震个数,M_(外)为条带区域外较广阔的区域上的地震个数)的关系。同时,分析出微震活动条带的清晰度与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强震发生地点的构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条带的类型有单条带、交叉条带、其轭型以及环形条带。我们统计出地震活动条带形成时间与主震主系,总结出条带形成过程中能量蠕变曲线有2种形式以及主震前 b 值<1。  相似文献   
4.
文献[1]中把(8)式变形成文献[1]中(20)式,应用了“地球物理学报第11卷第二期中平面波产生的侧波一文中所采用的方法”。 文献[1]有:  相似文献   
5.
周传荣 《地震学报》1983,5(1):55-64
本文导出了 SH 波在平台、洼坑平台和陡坎地形中传播的理论解,找出震害调查中孤立突出的山梁震害加重的原因,并比较了陡坎地形和单表土层卓越周期公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自动满足楔形域任一面自由边界条件的纵、横驻波系,满足另一面上的初始应力条件,求得了初始简谐平面P波入射时楔形域中波传播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