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升对山西省地下流体观测井承压性的进一步认识,以位于该省北、中、南部的朔州井、静乐井、祁县井、洪洞井和东郭井为研究对象,选取水位、气压观测数据,并利用井水位的理论固体潮数据,分别对井水位进行气压的阶跃响应函数计算、FFT频谱和潮汐相位响应分析,综合判定地下流体观测井—含水层类型,结果表明,5口观测井地下水埋藏类型均为半承压水。  相似文献   
2.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约40kin处,距海沟约70km。据估计,主震时首先使南高滑动片区发生破裂,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邻近地区,包括北高滑动片区。主震之前两天开始的前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在北高滑动片区的西缘,此处过去90年曾发生过其他比较强烈的活动,例如1981年地震。根据这两个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图我们推断,2011年东北近海地震是由前震活动触发的,因为前震活动中持续增加的应力可以抵消南高滑动片区的强度,此处之前已经由于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周边大地震而变得足够脆弱了。其他主要活动,比如1981年地震,并没有触发如此巨大的地震,主要是之前类似的应力条件还没有具备。南高滑动片区峰值周围形成的环状地震活动图像表明存在极强的片区,这些片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并没有由于周围发生大地震而破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位于断裂带同侧的晋7-1井与晋源井不同深度水温变化进行实验观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口井在0~70 m温度梯度总体变化一致,井的深度不影响井的温度梯度,决定井温度梯度的是其所处位置的水文地质构造;②温度梯度越小,水温记录背景噪声越小,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口井井底、正负温度转换带或者是恒温井这些温度梯度为零或近零点...  相似文献   
4.
梳理各种干扰对仪器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前兆异常,消除干扰可以提高数据观测质量。本文从观测系统、自然环境、人为干扰等方面对榆社红崖头观测站水位典型干扰进行归类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红崖头井水位受到的观测系统干扰主要为供电故障、电源电压不稳、泄流系统干扰;自然环境干扰主要为强对流天气;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探头位置改变、取水样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4年9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建设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运行正常,记录数据完整率和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16年4月7日在距离台阵最近代县测点约20 km处的原平发生了M4.2地震。通过对台阵2015年10月—2016年9月12个月记录数据,采用相关性、加卸载响应比、极化值3种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震前3~6个月时间各测点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其中代县与繁峙测点数据相关性最差;加卸载响应比代县测点(3.9)超出阈值(3.5);震前2个多月各测点极化值出现高值,而震前1个月代县测点出现高值,异常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台阵多测点、数据多方法分析比单个站点分析对震前磁异常识别可信度高,这为未来多学科、多方法的地震预测综合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观测表明,太原站晋7-1井水温长趋势与水位同步同向变化,水位上升时,含水层高温水流入量增加,井水温升高;井水温日动态与温度传感器放置的位置相关,传感器放置在不同的深度段,井水温日动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井孔水文地质条件、温度传感器置深和温度梯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定襄地震台新安装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SSQ-2I)在试记期间发生的故障及排除方法。并对该仪器观测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识别刮风、气压、雷电、人为等干扰因素总结经验,提高了资料预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