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初至波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为解决我国西部沙漠、黄土塬、戈壁等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致使初至波拾取准确率不高的难题.本文创新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技术——UNet++神经网络应用于初至波智能拾取.输入原始地震数据及少量初至时间的标签数据进行监督学习,并建立UNet++模型,应用西部某工区地震数据测试,实验证明,UNet++模型性能稳定,炸药震源初至波拾取准确率达到98%,可控震源初至波拾取准确率达到98%.此外,本方法与商业软件、U-net网络的初至拾取对比表明,UNet++优势明显,具有准确率高,抗噪能力强,性能稳定、高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谱分解技术在W区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薄储层预测及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在岩性油气藏中越来越重要,频谱分解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次在w区在常规方法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的情况下,通过WVD时频分解技术,在该区准确的找到了河道沉积体.  相似文献   
4.
地震资料解释一个地区时综合使用地震和地质资料非常重要。作者在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的构造解释中,首先,利用野外观察到的地质构造现象, 建立地质露头模型;然后根据典型露头照片所示的构造特征对断层进行组合和构造解释;进而结合地震剖面特征分析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特征。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的研究,推断出研究区内的走滑断层为油气的主控因素,走滑断层发育地区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同时对黄沙坨和欧利坨子油田的构造样式以及和油气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过渡带拼接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滩海过渡带及多个相邻区块资料拼接的工区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匹配滤波因子的计算、时差的判别、相位差判别,频率匹配,异常能量压制,振幅补偿等联合处理方法,最终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包括能量差、频率差、时差以及相位差的消除,有效解决了由于滩海过渡带地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激发、接收环境差、差异大而引起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低、成像和一致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深陡凹陷,主力储层局限分布在凹陷内部,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毗邻控凹断层分布,具有近源、深水、快速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烃类流体改造,储层压实作用不充分,胶结成岩作用减弱,溶蚀现象普遍,目前尚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属中孔、中高渗储层,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显大于现今油层深度,表明盆地深层仍发育有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永1井区为例,在详细分析了目的层的地震和测井特征后,针对砂泥岩薄互层的叠后地震属性进行剖析.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在研究区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中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分层位属性和体积属性两类进行研究,在地层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模型及实际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短时傅氏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相比,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的频谱分解技术在分析薄互层储层时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从平湖油气田地震、测井数据分析,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更有效地刻画出储层的空间形态,并且与实钻数据储层的分布吻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