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9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则木河断裂带是四川西南地区著名的活断裂带之一。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有关地震文献多记载西昌附近的情况,而有关彝族聚居的普格地区的地震记载几乎是空白,给人以该地区未发生过大地震,是烈度较低地区的假象。我们近几年在则木河地区开展1/10万地震地质填图中,在距普格南东约9公里的底古—松新间首次发现大量的地震基岩裂缝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了则木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发育的悬沟地貌的成生机制;分布规律,及其与断裂新活动性质,运动特征的关系;与古地震及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极震区的关系。提出悬沟是压扭性活功断裂上7级以上地震极震区的特有地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了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垄岗地貌,并命名为构造堤。通过对构造堤的成生机制、组合形式、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提出构造堤是断裂粘滑运动、大震震中区的特征性产物。它不仅可以作为判定断层活动性质、活动方式和古地震极震区的标志,还可以利用它定性地估算大震复发周期。通过初步研究,作者认为,则木河断裂以粘滑破裂为主,大震复发周期北段较短,而南段较长。  相似文献   
4.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四川西北部高原山谷地带,断裂北起炉霍,南至泸定绵延350千米,是一条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的活动断裂带。是我国著名的走滑断裂之一。它晚更新世以来曾有过多次的活动,很多的资料表明,它是在区域应力场,近东西向压应力为主的条件下,作反时针扭动,并伴随有强震的发生。这里所介绍的一个古地震的剖面,必定有助于我们对这些强震的认识,及其对强震重复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川滇块体东缘的地层分布和出露特征,以及岩浆活动等方面深入探讨块体东缘的活动构造及其它们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1989年3月1日21时零分33.3秒,阿坝州小金县北发生 M.=5.0级地震。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北纬31°30′;东经103°00′,震源深度15千米。宏观震中位于两河乡黄草坪至黑虎碉一带,震中烈度Ⅵ度。1.烈度分布及破坏情况震区大多数民房为片石堆砌墙体或土夯墙体的青瓦屋顶或压杉板顶盖(基本上属Ⅰ,Ⅱ类房屋)。亦有一定数量的砖木穿斗结构房。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北至马尔康、黑水,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对地震断裂的性质、规模、展布方式、活动特征、新老断裂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要求有更准确的答复。就四川的几条主要活动断裂而言,其断裂的长度均在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以上,而且很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其断面的确切位置难以寻找,为断裂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尤其在地震工程中确定断裂的位置和延伸方式更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川滇块体东缘的地层分布和出露特征 ,以及岩浆活动等方面深入探讨块体东缘的活动构造及其它们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位于四川西北部高原山谷地带的鲜水河断裂带,从更新世以来曾有过多次反时针水平错动,并伴随有多次强震的发生,留下了大量水平断错地貌和古地震遗迹。本文介绍一个典型的地震地貌现象,在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见到盲谷(弃沟)、沼泽洼地、水沟、沟脊、构造残山、断塞塘、地震槽谷、地震陡坎、新老地裂缝及鼓包等,统一作反时针水平错动。这个典型地震地貌现象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北段,距炉霍县城约10公里,川藏公路51道班南西侧山坡上的尤斯附近。笔者认为这是一处难得的集中的典型的地震地貌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