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地震仪最大记录振幅测定近震震级,是里克特在美国南加里福尼亚建立原始震标度时最早采用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对于近代要求更精确地测定震级有不足之处,但由于它具有方便易行的优点,多少年来仍一直为我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着。为了研究我国各区域性的近震震级,并确立新的或其它震级标度与传统震级标度之间的关系,都有必要对最大震相测定近震震级的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述的 L_g 波,是指 L_(g1)震相,在我国通称为震相。一般认为可用高阶振型面波理论来解释 L_g 波的传播。关于 L_g 波传播的特点,可用下面两段话作简要的说明。Bth(1973)写道:“研究表明,短距离大陆地震的记录中有一个震相的振幅比 S_g大,而被误认为 S_g 震相。这种波就是 L_(g1)。它的波速为3.54Km/sec,S_g 波波速为3.37Km/sec。在分析通过大陆传播的地震和爆炸的记录时,必须注意 S_g 波和 L_(g1)波,不要混淆,不要误认为是一种波。赵荣国(1980)经对大量地震图的分析后表明:“除西藏高原地区外,L_g 波在亚州东部的浅源地震图上,是最常见的比较容易识别的也是比较实用的震相,可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