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6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宇宙线空间物理学在我国的形成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空间探测,有火箭探测、卫星探测;地面宇宙线台站观测;宇宙线的水下测量;(2)宇宙线空间物理学研究,有宇宙线的日地传输;宇宙线强度变化与CME事件;宇宙线的源物质与加速过程;宇宙线的地球物理效应.最后提到宇宙线与人体健康,特别是流行性感冒、大的太阳质子事件与地震现象、太阳宇宙线事件与天气和气候等的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太阳脉冲和经变耀斑中高能太阳宇宙线电子能谱的形成模型,探讨了高能电子通过日冕捕获区的库仑损失、轫致辐射和同步辐射等物理过程,首次研究了日冕等离子体尾场对太阳宇宙线电子的加速及其能谱的形成.所得结果和观测谱能很好地符合,从而较合理地阐明了脉冲耀斑和经变耀斑两类太阳宇宙线高能电子谱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太阳宇宙线的行星际扰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阳宇宙线在日冕区的横向传播特性,提出了具有扩散和逃逸过程的日冕分布粒子源,求出了含有该粒子源的行星际传输有源方程的解,并利用IMP-8,Helios-1和Helios-2观测到的同一事件不同空间位置的耀斑粒子资料对模型作了检验.并研究了同一质子事件在1AU处不同时间的粒子强度随经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关于太阳宇宙线传播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行星际大尺度扇形磁场为基础,建立了研究太阳宇宙线在行星际传播较合理的扇形坐标系,并导出了太阳宇宙线在这种坐标系中的传播方程。同时研究了太阳宇宙线的一种扩散模型,扩散方程的解依赖于耀斑源在太阳上的磁径度,并得到了粒子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与观测结果比较,理论与观测资料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新的太阳宇宙线日 -地传输的数学模型 ,它包括日冕粒子分布源和行星际传播方程 .根据对太阳宇宙线耀斑黑子群特征和耀斑相的观测 ,提出了多极性黑子湮没的两阶段日冕传输过程和传输方程 ,得到了与观测特征一致的日冕粒子分布源 .日冕传输的第一阶段 ,和太阳耀斑脉冲相的时间相当 ,加速粒子通过扩散很快均匀地分布在耀斑区 ,形成所谓快传播区 .第二阶段 ,加速粒子向快传播区以外的日冕区扩散并向行星际空间逃逸 ,形成慢传播过程 .日冕传输模型的数值结果和日冕传输的观测特征符合 .太阳宇宙线的行星际传播采用三维正交均匀各向异性方程描述 .最后把模型的数值结果与 1 997年 9月 2 4日事件的SOHO(SolarandHeliosphericObservatory)观测资料作了比较 .能较好地符合 .  相似文献   
6.
依据太阳耀斑爆发特征,建立了双耀斑电子束与日冕背景相作用的模型,数值结果表明,该等离子体系统将激发静电不稳定性,其时间增长率ωi受耀斑热束密度与日冕背景密度比值(nh/no)以及耀斑冷束相对论电子密度与日冕密度值(nc/no)影响较大,并随它们增大而增大,其实频大小在耀斑热束等离子体频率附近。因此,此系统可激发大于1GHz的高频静电辐射,这些结果对揭示耀斑粒子在日冕空间传播行为有一定作用,并可用于探讨高频Ⅲ型射电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