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新疆和中亚五国山河相连,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但也是滑坡、泥石流等斜坡灾害的高发区,且两地的地质灾害发育有着明显的共性.本文对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斜坡灾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两地斜坡灾害形成机理、发育规律,即中高山地分布集中,受降雨和冰雪融水影响很大,黄土滑坡发育.新疆的斜坡灾害研究多围绕公路、水利等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2.
对体积巨大但数量占比很小的特大型黄土滑坡,除区域地质背景、强降雨诱发、非饱和土力学分析和稳定性模拟计算外,还需从中小尺度地质构造和沉积相变中寻找其与众多中小型滑坡发生和分布差异性原因。以2002年5月发生体积达2275×104m3的新源则克台加朗普特特大型滑坡为例,作者采用沉积相变分析、高密度电法探测、中小尺度地质构造解译和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对比等技术方法,揭示了该特大型滑坡系NWW向区域断裂和场区隐伏NW向断裂控制下早在1985年12月之前就已发生的特大型老滑坡,其后受强降雨作用及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而中后部复活而向西运动的机理。组成该滑坡群的3个不同形状和滑向的滑坡不是同时出现,中下部不动体是受NW向断裂控制的条带状隆起基岩。本文所提断层和相变影响下加朗普特滑坡受地震始发而强降雨诱发的新模式,可望为该滑坡不同阶段稳定性分析和穿行的S316道路利用不动体跨越式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高山峡谷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数量多、规模大,部分地区造成的危害比地震大,故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防震减灾工作极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地震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和地震参数与斜坡环境参数关系;地震滑坡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研究现状。同时对比了目前滑坡危险性评价中较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劣。  相似文献   
4.
天山天池北堆积坝体结构受其成因和演化控制,影响其含水和渗流特性。对该坝体稳定至关重要的下伏基岩埋深、坝体结构阻渗水结构特征等需现场探测并给出科学判断。在地质调查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天池堆积坝体结构进行探测,首次获得深达下伏基岩的堆积坝体纵向和横向电性剖面。结合光释光测年、水化学成分对比、水量平衡计算等手段,分析坝体堆积物形成时代以及坝体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天池坝堆积体厚度大于100 m并可分为3层,上部浅表层滑坡形成的巨大块石层厚30~40 m且基本不含水,其下松散含水层厚度为30~50 m;下部为较低电阻率弱透水的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坝体下游和东端;底部为高电阻率不透水的石炭系火山岩。坝体中间部位地下水集中下渗补给了西小天池。同时靠坝体东侧发育排泄通道,呈现多处溢水点,控制了飞龙涧左岸下降泉季节性发育,同河谷冲刷作用一起影响并导致下游左岸冰碛物中发育4处滑坡体。电法剖面揭示出与坝体轴向近平行的2条隐伏断层,其中堆积坝高堤处气象台所在山丘上游一侧发育一条近东西走向并倾向上游的断层F1,构成地下水阻隔带而使天池堆积坝上游潜水水位呈现一定雍高,同坝体下伏基岩和弱透水冰碛物联合组成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库大坝下游岸坡常具黄土-砂卵砾石二元结构地层组合,成为水库渗漏潜在隐伏结构.随着伊犁河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发力度的加大,该地层组合中显现出的渗漏和岸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也逐渐增多,有必要对该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本文以斯木塔斯水电站、巴喀勒克水库为例,对其坝下游岸坡稳定性开展运行期的地质调查,并结合研...  相似文献   
6.
研究老滑坡稳定性有助于邻近工程建设的安全,尤其是在防治技术手段有限的高海拔大型古滑坡分布区。以和田县大红柳滩509道班西老滑坡对尾矿库坝影响为例,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现场力学原位测试、数值计算等技术方法对老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老滑坡后缘中上部局部存在拉张裂缝,该裂缝为滑坡体后缘山体风化剥落坡积物浅表变形张拉所致,坡积变形体厚度较薄,在重力或冻融作用下局部产生溜滑失稳破坏后再次处于平衡状态。目前变形阶段规模小,难以对整个滑体产生影响;(2)在天然条件下,老滑坡稳定系数为2.03,开挖时由于规模不同使老滑坡稳定性产生差异。在开挖垂高10 m且倾角为30°、45°、60°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84、1.38、1.78;在开挖垂高20 m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69、1.09、1.07;在开挖垂高30m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69、1.09、1.07。当坡体前缘向下开挖30 m、坡度大于45°时稳定系数接近临界值1.0,易发生大规模破坏;(3)在老滑坡开挖过程中应实行信息化施工,在拉张裂缝位置布设GNSS位移监测设备或分段施工、分段回填,减弱老滑坡前缘因开挖卸荷产生的局部垮塌。同时...  相似文献   
7.
结合前人对滑坡变形随时间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分析7个典型滑坡变形-时间曲线发展变化特点,划分为缓变型滑坡、突发型滑坡、趋稳型滑坡,据类型对比提出适宜的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发现:(1)改进切线角模型统一了横纵坐标量纲,以α=80°为缓变型滑坡进入临滑阶段的阈值具较强的普适性;(2)基于变形速率阈值和变形过程的综合预报判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突发型滑坡漏报和误报问题,提高了预报精度;(3)速率比值法适用于趋稳型滑坡的预测预报及边坡工程防治效果评价;(4)滑坡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缓变型、突发型、趋稳型滑坡间可发生形式转变。由此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对需治理的缓变型滑坡,防治的重点应避免滑坡发生;对变形迅速、治理代价很高的突发型滑坡,应及时疏散撤离人员,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
虽对天山天池冰碛-崩塌-滑坡综合成因已形成共识,但对堆积坝体结构及地质构造控制的老崩塌-老滑坡位置及形成过程尚不明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现场地质调查、钻探资料分析等方法圈出构造格架;在平行和垂直坝体轴线方向上利用高密度电法开展坝体电性结构探测,给出地质解释剖面。结合遥感影像变化,分析大小锅底坑反映的全新世发生的老崩塌和老滑坡两阶段发育特征。认为老滑坡北侧缘F2断层为控制边界,显露梳妆镜为分析滑坡运动的重要线索;末次冰期冰碛物后的崩塌和滑坡运动与堆积物,填塞淤埋天池原古河道并将泄洪道推向右岸形成现在的天池坝体形态;原古河道在电性结构剖面上显示低阻带,为西小天池源头泉水集中排泄区;靠近湖岸的断层F1起稳定湖水位的阻水作用。该结果可望对天池形成演化、堆积坝体稳定性分析和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