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2.
本文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区内 F_1成矿断裂等的构造特征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等成矿元素的不断累增富集的成矿作用过程.区内钠矿床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铀的预富成岩(形成铀源地质体)→断裂动力改造热液(热水)成矿→表生淋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控特征的多因复成铀矿床,从而为本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 韧性剪切带中物质组分迁移集散的一般解释是:由于岩石破碎变形,带内流体活动增强;在水—岩作用过程中,流体与变形岩石之间产生物质组分交换和重新分配。但各元素发生迁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在韧性剪切作用的物化条件下,其地球化学性质是活泼的。本文对武夷山隆起带黎川茅店韧性剪切带中物质组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_2O_5、Fe_2O_3、灼失量和V、  相似文献   
4.
产子坪铀矿床的成矿构造特点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倡导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宾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个国家共187名代表,其中苏联代表15人、日本代表10人、波兰代表2人、联邦德国代表2人、印度代表2人、法国代表1人、中国代表155人。我院有4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武夷山隆起带中段茅店韧性剪切带为例,通过镜下观察和化学分析,对韧性剪切带中两个系列的糜棱岩与其相应的原岩在矿物成分和化学组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构造形变过程中物质成分的迁移、集散规律。同时,对惰性组分的集散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