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震研究新方法——洋壳流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交换平衡力学原理[1],简要地介绍了洋壳流的概念及其运动特点。根据运行区域和方向的不同,把三大洋的海底扩张运动划分为不同的洋壳流,并绘出运行路线图。提出洋壳流运动方向、路线及力作用大小的判断方法,通过不同区域洋壳流相互力作用的对比,分析海底扩张运动对地震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认为: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大陆的分布是不同的,洋壳流的运动方向和运行路线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应结合全球大陆的演化,分析洋壳流的运动方向、路线和大小的演变,对不同地质运动时序性的影响。并从古大西洋向西扩张出发,探讨自晚三叠世至现代,亚洲大陆附近古“印度洋洋壳流”和古“太平洋洋壳流”的连续变迁,反演局部区域地质运动历史过程,分析亚洲地洼活化、陆缘扩张带形成与青藏高原再度强烈隆升等亚洲三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由于大西洋扩张的时序性,首先导致东亚产生地洼运动,接着产生陆缘扩张带运动,最后导致青藏高原的再次强烈隆升;并提出了亚洲地洼、印度洋喇叭状的成因。得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三大洋壳流等全球地质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论文与《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等论文一起,把青藏高原的历史与现代隆升的成因及发展脉络进行了较系统的交待。  相似文献   
3.
山东玲珑金矿田控矿断裂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山东玲珑金矿田主要控矿断裂破碎带、断裂充填物(岩、矿脉)及其围岩(碎裂状花岗岩)的构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探讨了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玲珑金矿田脉金矿床的形成与深断裂的多次活动、深熔岩浆的半原地上侵以及深源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矿化强度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矿化强度的理解往往不同.有的以矿化的发育程度来衡量,更多的则是以品位高低来代替矿化强度的大小.然而实践证明,矿体(脉)较大者其品位可能很低,矿化强度未必大:矿体(脉)品位高者规模可能很小,矿化强度也可能很小. 这种矛盾的出现是因为概念模糊.“矿化强度”应指使有用矿物相对集中成矿的矿化作用的强弱程度.在矿床勘探中,通常用矿化强度指数来表示,并定义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以海底扩张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认为海岭顶部涌出的物质不只是向两侧作简单更新和扩张运动,同时存在复杂有序的后续相互力作用。如运用宏观统计的方式,发现太平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遇,必然产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形地貌,并绘出该区域现代洋壳流运行路线,由此推出地壳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是洋壳流运动与陆地相互力作用的结果。洋壳流力学分析方法使地球从南端到北端,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之间的地质力学分析更细腻,更精确,更能体现全球地质运动的整体性,为一种领先的新地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视星际分子稀薄气体存在形式为一种特殊地质结构,从其元素构成特点与宏观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提出元素宏观分布规律的三条内容:元素交换量周期递变及对递减环境适应性变化方向规律;元素交换量与存在环境物质和能量密度关系式;元素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规律。指出不同元素在相同宏观环境中存在的概率是不同的。根据元素宏观分布规律,认为在物质和能量不断递减的太阳系环境中,行星等不仅个体会形成递变地质结构,如分析了地壳元素构成、地球圈层结构、地壳演化等成因;而且群体之间的地质运动也存在递变关系,如行星交换量的7种不同优先级的递减方式,行星地质运动变化的方向与环境的递变方向有关联性。太阳系所有地质运动都是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结果;在不同的递变区域,行星等会有不同的优先级递变方式。元素宏观分布规律,在地质学上的意义就是指出了地质运动变化的方向性及动力的来源,这使我们对力的产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山东玲珑式金矿床矿体空间定位形式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玲珑式金矿采冶历史悠久,含金石英脉主要产于混合花岗岩中,严格受断裂、裂隙所控制。主要控矿断裂明显具有多次活动特征,成矿具有多阶段以叠加方式为主的特点。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含金石英脉矿床。在主要控矿断裂内,含金石英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膨胀狭缩现象普遍,特别是工业矿体(段)在石英脉中断续分布,大小悬殊。研  相似文献   
9.
山东玲珑金矿田断裂构造控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控矿因素中,构造至为重要。经过长期生产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构造不只是单纯地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更重要的是构造控制着成矿作用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构造物理和构造地球化学等的深入研究,对构造控矿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逐步应用于成矿预测实践。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了许多矿带、矿田、矿床、矿体及有关的岩浆岩带、岩体的成生和演化,同时也控制了变质作用和变质相带等。深入研究构造控矿作用,对有效地确定矿床预测评价准则,开创矿产勘查评价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东玲珑金矿,矿山采金历史近千年,是我国目前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该矿的产金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发展,亟待不断扩大矿山生产规模。通过笔者四年来的矿区成矿规律研究,认为该矿区深部和外围都有可能扩大远景。从1980年开始,武汉地质学院矿产系山东金矿科研组和冶金部招远金矿协作,对玲珑矿田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地质研究。在工作中,我们以西山108号脉和55号脉为重点,利用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