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刘西雷 《地下水》2013,(6):165-167
长堤油田桩11块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长堤断裂带东侧的一个自西向东倾斜的鼻状构造,其馆下段为一强底水驱动的岩性构造层状普通稠油油藏,以水平井开发为主。本文以岩心、测井以及多种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油藏精细地质模型,以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手段,建立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标准,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该块整体的生产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虽已进入含水率约99%的特高含水期,但从取心情况来看,岩心含油饱和度主体在60%~80%之间,即岩心 含水饱和度低、水驱采出液高含水、电加热采出液几乎为纯油不含水。为解释这三点看似矛盾的现象,提出了地下原油水 驱后逐渐生物降解稠化的新型解释,认为油田长期开采后,会因为水驱而发生快速的生物降解。实验状态下,生物降解至 6 级以上大约需要8 周时间。由于原油的逐渐稠化,使胜利油田早期出现地表采出液特高含水的情况。地下含油饱和度仍较 高,且主体为难于采出的稠油和沥青,使剩余油富集。水驱的增稠作用虽然对过去的采收率有一定影响,然而就目前而 言,稠化后形成的周边沥青,对剩余油的富集反而起到了有利的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