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亮化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夜空里的“灯光文化”则是城市亮化设计的眼神。城市生活的节奏变幻,昼夜运转的格调,城市“灯光文化”由此产生。本文就目前城市夜空间环境中的“灯光”,进行文化性探析,试图把城市夜空纳入城市建设的科学轨道。  相似文献   
2.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2为研究区域,按照1件样品/km2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2O3、Al2O3、SiO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  相似文献   
3.
震源子波特性测试是对震源所产生的弹性波的波形特性、频谱特性以及能级等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其对于震源性能的检测和其作业参数的选择,以及提高资料采集质量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简易震源子波测试方法的设备配置和工作原理,近期使用这种方法开展的电火花震源子波测试表明其不仅具有经济、轻便、操作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还具备震源的能级测试和子波信号同一性的分析计算功能,对震源性能的监测具有现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苗  王翔  邓佳良  吴家富  吴昊  吴衡 《安徽地质》2021,31(3):193-200,224
本文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等方法,对出露于安徽省广德地区的庙西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庙西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两类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28.2±1.5)Ma,(124.9±1.5)Ma,代表了皖南地区早白垩世晚期两阶段岩浆活动.庙西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两类花岗岩均具有高硅、富碱、高FeOT/MgO和10000*Ga/Al值,低Al2O3、MgO、CaO特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板内伸展环境,花岗质岩浆应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5.
Cd是动植物非必需的有害微量元素,严重的Cd污染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该次通过对安徽宿松县北部地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Cd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Cd异常的形成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区内分布的硅质岩为Cd异常自然源的主要源头;人类的生活活动虽对Cd异常的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限;而采矿活动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Cd的含量影响明显,在采矿区及附近的样品中Cd含量远高于一般地区样品中的含量;从而形成了区内Cd异常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海洋浅地层剖面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上地球物理调查中,为了揭示浅部地层结构、浅层气、古河道以及其他潜在地质灾害,浅地层剖面测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各种环境噪声的影响会导致采集到的原始资料质量不佳,影响后续的解释工作。以PARASOUND 70型参量式浅地层剖面仪实测资料为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阐述了一些用于浅地层剖面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原始资料信噪比以及分辨率,为海洋地质结构的解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翔  马昌前  邓佳良  吴衡 《中国地质》2020,47(4):1262-126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扬子陆块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前寒武纪陆块之一,它与华北陆块一起,构成了中国东部大陆的主体。了解扬子陆块早期形成与构造演化对充分认识中国大陆地壳组成、构造格局演变乃至全球构造事件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华北陆块不同,由于显生宙巨厚沉积盖层覆盖,使得早前寒武纪地质  相似文献   
8.
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皖北存在大面积富锌潮土,土壤锌含量分布规律、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发展富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皖北潮土与砂姜黑土0~20 cm深度表层土壤和0~200 cm深度剖面土壤中Zn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土中全Zn含量丰富,有效Zn以中等为主,砂姜黑土中全Zn总体较缺乏,有效Zn较丰富;潮土中全Zn与Mn、有机质、P呈显著正相关,潮土及砂姜黑土中有效Zn均与有效P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潮土与砂姜黑土区内0~200 cm深度各层位土壤中Zn均以残渣态为主,潮土区耕层土壤中易被植物吸收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Zn含量之和占全锌的0.29%,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占23.62%;全Zn在0~85 cm深度土壤中明显富集,主要受土壤P和Mn制约;砂姜黑土区内耕层土壤中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Zn含量之和占0.41%,0~200 cm深度土壤中全Zn含量变化较小。通过本次研究可知,研究区内潮土全Zn含量丰富,有效Zn以中等为主,有效Zn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制约,因此施用调理剂降低土壤pH值是提升全锌含量丰富的潮土中Zn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河塌乡拗陷区域上呈拉长"卵形",走向北东。拗陷内中二叠统孤峰组与外围志留系-泥盆系岩石呈断层接触关系,其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野外调查发现,拗陷南、北两条边界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为同一条低角度逆冲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是研究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主滑脱面。滑脱面上盘发育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线状褶皱和叠瓦状逆冲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滑脱面下盘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北东向褶皱构造被北西西向褶皱构造叠加、改造。上、下两盘岩石构造变形特征迥异,形成机理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构造演化历史。此外,在拗陷西南侧周家屋一带还发现有飞来峰构造。据此厘定河塌乡拗陷为推覆型构造窗,拗陷内孤峰组为原地系统,外围志留系-泥盆系为外来推覆岩片,构造演化开始于印支期初,定位于燕山期末,推覆岩片的根带位于河塌乡北侧吴正湾一带,长岭村北是推覆构造的前峰带。  相似文献   
10.
LRS-16A地震系统原以Telex6253盘式带了系统进行记录,随着技术的发展,用3480盒 式带子系统取代Telex6253盘式带子系统成为可能,为此,针对LRS-16A地震系统,购买了IBM9480盒式带子系统,进行相应的替换,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系统兼容性问题,导致文件记录不完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