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叠溪地震的今昔--为建立叠溪地质公园进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3年8月25日的叠溪大地震,产生了众多的地震效应现象,如陷落槽、地震湖等。地震湖的震后效应尤为深远,在其后60多年溃堤了4次,给湖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各种地震遗迹独具特色,尤其是大小海子湖妩媚的湖光山色及众多的陷落槽等现象,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价值。笔者对建立叠溪地质公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塘坝子葛仙山碳酸盐岩外来体中各种岩溶形态十分丰富。通过对岩溶形态特征的总结和岩溶与地层、构造关系的分析,讨论了外来体的成因,认为外来体是构造作用形成的飞来峰。  相似文献   
3.
一、红层水文地质条件 (一)岩性 四川红层含水层主要为粘土岩类(包括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等)和碎屑岩类(包括粗、中、细粒砂岩,钙质砂岩,砾岩等)粘土岩类和碎屑岩的结构,构造及组合关系对岩体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西部湿地的灾变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若尔盖、红原为代表的四川西部湿地,近数十年来草场退化、湖泊干涸或缩小、软土硬结、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其水文地质原因是局部含水层和水盆结构被破坏,以及不合理的抽取地下水。为此,笔者以“恢复湿地丰水环境、营造和谐自然生态”为目标,阐述对湿地灾变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5.
成都粘土中的钙质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成都粘土的钙质结核(简称钙核) (一)成都粘土:现以成都东郊乌龟侨自上而下的剖面简介如下(见图1)。 1.棕黄色牯土:密宽、硬塑状、细腻,孔隙率为36—45%,含钙质结核,局部含深褐色鲕状、豆状铁锰结核,一般含铁锰结核时不含钙核。垂直和高倾角的斜裂隙发育,裂隙宽0.5—5厘米,充填灰白色粘土,裂隙面有铁锰质薄膜,厚1—1.5米。 2.棕黄微暗红色粘土:与上层岩性结构基本相同,但不含钙核。上部有2—5条裂隙水平或50—60°倾角,厚7—15.5  相似文献   
6.
上三迭系须家河统砂页岩是四川盆地主要裂隙性含水岩组之一,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类型齐全,含水岩组厚度稳定,分布面积广泛。研究须家河裂隙水对工农业生产用水,人民生活饮用水、卤水、油气田勘探与开采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在王朝均总工程师、周云章工程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写成的,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7.
芦山县砾岩岩溶形态及景观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山县发育着一套K-E大溪砾岩,砾岩的砾石成份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泥钙质胶结,厚度在千米以上,有一定程度的岩溶发育,但发育程度不高,特别是洞穴观赏性差且危险;而地表的嶂谷幽长狭窄,雄险壮观,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九寨沟早期钙华体的岩溶作用与湖瀑景观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九寨沟与四川西北部碳酸盐岩地区早期钙华体在52~3万年前的冰缘环境中形成.3万年后,区内气温在振荡中升高,使九寨冰缘退缩,岩溶水酸化并具溶蚀性,在早期钙华体上形成了湖瀑等各种溶蚀形态,渗流溶蚀和混合溶蚀是壶穴湖、梯湖和溶蚀湖形成的主要机制,溶蚀侵蚀伴有季节性钙华沉淀形成着叠水和瀑布.保护湖瀑景观的原则是抑制钙华的溶蚀强度,运用岩溶水的瀑堤效应促进CaCO3沉淀,增强瀑堤的固结,减少渗漏.  相似文献   
9.
岷山地区冰缘岩溶是处于岷山雪线下部冰缘环境的碳酸盐岩之溶蚀与冻融相互渗合、叠加的岩溶地质类型,具有碳酸盐岩溶场和冰缘岩屑与冰期、间冰期堆积物岩溶场的二元结构。岷山地区大多数碳酸盐岩处于较低的海拔区,在第四纪气温振荡回暖的影响下冰缘岩溶已经衰退,仅残留着早期冰缘岩溶形成的地貌和钙华体,现在的黄龙沟冰缘岩溶因其碳酸盐岩海拔高,仍处在第四纪末期冰川退缩后的冰缘环境,冰缘岩溶地貌和钙华体还在发育,不过现今全球性气温升高和人类的活动对冰缘岩溶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以钙华体为核心景观的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的管理部门应予加强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四川黄龙钙华CO2成因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体成分、泉口出露地质特征、CO2动态变化规律等,对黄龙钙华的热成因论进行了讨论,认为黄龙地区不具备喷出幔源气体的地质结构。黄龙钙华是地壳表层地质作用高寒岩溶形成的产物,即冷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