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LX油田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特稠油藏复杂的油藏模式,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储层和包裹体等地质资料,在研究原油来源的基础上,恢复了该区东营组的成藏时期,并对成藏期内原油油品性质的变化及稠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浅层辫状河道沉积储层与含油性的分析,建立了浅层特稠油藏的成藏过程及模式,结果表明:(1)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成藏与深层东营组油藏破坏相关,东营组储层在早期(28~25 Ma,东营组沉积末期)成藏并发生初步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原油演化过程中,密度先增大、粘度后增大的性质使得油品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变差,降低了对盖层条件的要求,为晚期(5~0 Ma)原油在盖层条件极差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储层中成藏创造了必要条件;(2)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辫状河道砂体纵向叠置关系与原油遭受的边充注边降解的过程共同形成了含油饱和度及油品性质在垂向上的旋回性,这与储层岩性的旋回性相对应,基于此建立了浅层油气充注模式,解释了现今特稠油垂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渤海走滑断裂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长贵  加东辉  宛良伟 《地球科学》2017,42(11):1871-1882
走滑断裂在渤海海域广泛分布,深刻影响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在对渤海海域大量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走滑断裂对渤海古近系源-汇体系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走滑断裂压扭作用控制了局部物源体系的形成;走滑断裂的张扭作用控制了沟谷低地的形成;走滑断裂的水平运动控制源-汇体系的横向迁移.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发育模式十分复杂,渤海古近系常见的主要有S型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模式、叠覆型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模式、帚状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模式、共轭走滑带源-汇体系模式.开展走滑断裂带源-汇体系特征及其控砂模式的探讨,对含油气盆地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体系域砂体分布和成藏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正确划分体系域对于油气勘探,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海相地层,由于陆相层序本身的复杂性,并不发育明显的坡折带,在进行体系域划分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案,无论在井上还是地震上很难把握各体系域界面的位置。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渤海海域沙垒田凸起东南部东二段体系域划分,提出利用多种不同尺度资料层层控制来划分低位域、湖泛域和高位域的思路方法。这种从尺度较大资料到较小尺度资料层层控制来划分体系域的思路方法,可以避免直接从井上来进行划分导致的错误结论,同时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法的引用,向建立渤海东营组层序划分的标准迈向了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4.
基于84口探井资料和大连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辽东湾地区沙二段砂体分布的时空差异性,并总结典型的差异富砂类型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沙二段不同类型富砂带、不同体系域砂体分布和地震响应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平面分带、纵向分期"的特点。根据不同体系域砂体发育情况识别出早中晚三期富砂型、早晚两期富砂型、早期富砂型、中期富砂型和晚期富砂型5种典型的差异富砂类型,并系统总结不同富砂类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高了辽东湾地区沙二段钻前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推动了旅大29-1油田和多个含油气构造的发现,为渤海油田沙二段储层精细预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启明  杜晓峰  宛良伟  付鑫  李晓辉 《地球科学》2020,45(10):3645-3662
渤海海域沙一、二时期混合沉积分布广泛,而在沙三段发现较少,其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尚不明确.以莱南斜坡带沙三下亚段为例,通过壁心、薄片、钻测井、三维地震等多种资料,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开展综合研究,预测混合沉积平面及垂向的分布,并探讨混合沉积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莱南斜坡带沙三下亚段发育湖相与火山喷发伴生的混合沉积,在垂向发育组分式混合和互层式混合的2类混积样式;发育混积相、辫状河三角洲、火山碎屑岩相等3类沉积相类型,其中,早期陆源碎屑影响较大,发育远岸混积泥晶滩;晚期陆源碎屑影响较弱,但波浪作用增强,发育近岸和远岸共生的混积碎屑滩.温暖湿热的古气候、相对闭塞的浅水环境、同期火山形成的营养物质为混合沉积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西部远物源和东部近物源供给控制了混合沉积发育类型;水下古隆起控制其平面分布位置及富集程度;局部火山活动形成了特殊的混合沉积岩性及其组合.该成果不仅完善和深化了渤海海域混合沉积新认识,对在沙三段寻找类似的混合沉积提供指导,也可为研究区优质动用储量及开发井网部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研究表明,渤海海域428凸起地区沙一二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钻井、岩心、薄片、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以及一种特殊的沉积类型——混合沉积,并对其平面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本区沉积体系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体系、同沉积断裂样式、古地形等因素。其中,物源体系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同沉积断裂样式控制了砂体的平面展布,有利的古地形条件控制了混合沉积的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