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废弃锡矿山用地的恢复治理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究云南淘金沟锡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来源分布和污染情况,测定了废弃地表土层中Cu、Zn、Pb、Cr、Cd、Mn 6种元素含量和pH值,利用多元统计、地质统计法分析重金属来源及分布,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了Zn和Mn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风险筛选值,其余元素均已超出风险筛选值;Cu属于强变异,其余元素属于中等变异;Cu和Mn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余元素都服从正态分布;Zn、Pb、M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Cu和Cd来源于锡矿山尾矿库和废渣场,Cr来源于农业和土壤母质;Zn、Pb、Mn空间分布特征呈带状,Cu、Cr、Cd呈岛状和带状相结合的特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Zn和Mn轻微污染,Pb和Cr属于中等污染,Cu和Cd污染最严重,研究区属于强潜在生态危害区。通过了解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对研究区进行污染评价,为废弃锡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廖文静  毛华松  罗评 《热带地理》2023,43(1):155-167
以巴渝地区形态结构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梯田区域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史料分析和田野调查,采用可视化的景观图式语言,对单一的梯田水利技术及其时空组合模式以及梯田人居环境3方面的营建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巴渝梯田人居系统的景观图式体系。研究发现:1)响应巴渝山地地貌及“春旱夏涝”降雨特征,形成秋水春用的冬水田、夏季排洪的冲冲田以及四季关水的囤水田等系列在地性梯田水利技术;2)巴渝梯田水利技术在时间上形成适应春旱夏涝的“秋蓄-冬沃-春耕-夏排”水资源管理模式,在空间上形成顺应地貌的“高囤-低灌”组合模式;3)梯田人居环境响应地貌影响下水安全差异性,呈现交叉汇聚梯田基底与涵养林为基底嵌套咬合散点型民居斑块的“有机分散型”低山丘陵区梯田人居模式,和涵养林为基底边缘渗透单向跌落梯田与集中型聚落斑块的“大面集中型”中高山沟谷区梯田人居模式。综上,巴渝梯田水利技术类型、组合方式以及梯田人居在山地地貌的建构模式是契合巴渝特有地理地貌和水文条件的经验集成,对城乡低影响开发建设以及传统营建智慧的保护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