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53口井310余块储集层砂岩样品的分析研究,指出泰州组储集层存在着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但在不同位置成岩作用的表现有所不同。海安凹陷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压溶作用不太明显;高邮凹陷的压实程度较海安凹陷强烈。压实作用使得高邮凹陷泰州组储集层孔隙度在2 400~2 800 m处于10%左右,而海安凹陷为10%~20%。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储集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质量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可降低孔隙,但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15%时,胶结作用对储集层质量影响较小。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了大量的粒间溶孔。海安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  相似文献   
2.
3.
安大略省Abitibi“绿岩带”以往的黄金生产情况和金的储量估计表明,Kirkland湖—Lardar湖矿区中70%的金矿和Porcupine矿区中60%的金矿产于长英质侵入体内或其附近。然而,长英质侵入体对脉状金矿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加拿大Arrow和Murphy—Garrison矿床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金矿化只限于石英脉周围的黄铁矿化蚀变带,这些石英脉产于侵入体和其周围玄武岩中的裂隙内;2)加拿大Arrow矿床的金矿化产于侵入体中,而Murphy—Garrison矿床的矿化则产在玄武岩中;3)加拿大Arrow矿床中,形成石英的流体至少有两种:早期的流体同时沉淀了方铅矿;晚期的流体使二长岩蚀变,并沉淀了金;4)加拿大Arrow矿床中,二长岩的原生矿物组合和石英脉的液态包体显示出CO_2具高的活动性。这些资料表明:这两个矿床的矿化发生在成矿过程中的晚期,并受构造控制。但这些资料尚不足以确定侵入体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遂昌地区所发现的金(银)矿床之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温度多集中在140~260℃,成矿压力(0.2~0.6)×102MPa,气液比在5%~27%。成矿流体为液态,矿液中主要有Au,Ag,Cu,Pb,Zn,Bi,K,Na,Ca,Si.Mg,H2O,CO2.Cl,F,S,Mn,Li.Ti,Cr,Co,Ni等组分。成矿时的含矿流体呈弱酸性─中性(pH4.56~5.14),盐度较高(NaCl(20~32)wB%).根据这些特征,并综合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所产出的金(银)矿床在成因上属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输导体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深水区地震资料与浅水区钻井资料结合,相互印证对比的方法,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近系陵水组自下而上划分出SⅠ、SⅡ、SⅢ和SⅣ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要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对陵水组输导体系进行研究,将该区目的层输导体划分为储集体、不整合面和断裂等3种。根据输导要素和空间形态,总结出9种输导模式类型。结合盆地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及烃源岩发育特征,指出盆地深水区陵水组主要发育地堑型和半地堑型两种成藏模式,并在优势输导体系评价的基础上对陵水组各层序有利勘探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深时"古气候研究范围为前第四纪地质记录,目的在于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依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研究区处于早古近纪极热气候(PETM)时期,由于其温室气体排放与当前工业废气排放水平相当,对于全球变化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古近纪气候研究的热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早古近纪沉积期发育大范围...  相似文献   
7.
敦煌盆地是一个处于石油勘探早期阶段的中生代的断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阐明沉积体系分布是发现油气资源的基础.本文利用露头、钻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综合考虑构造演化、物源体系、岩心特征等多种因素,明确了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中下侏罗统可以划分为2...  相似文献   
8.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北灵寿县土岭-石湖金矿田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查明土岭-石湖金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矿构造形式、控矿断裂活动历史和显微构造特征,并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大柳泉地区F8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F8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通道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F8断裂活动期伴生裂缝通道及停止活动后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评价,结合F8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对F8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能力对成藏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8断裂第二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明显强于第一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第二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四上亚段(即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余类推)至沙三中亚段增强,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减弱,而第一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四上亚段至沙三中亚段增强较慢,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三上亚段输导油气能力增强较快。F8断裂第1、2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明显较第3、4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要强,第1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三下亚段至沙三中亚段明显减弱,但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变化不大,第2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四上亚段至沙三中亚段增强,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二段减弱,从沙二段至馆陶组快速增强;第3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由沙四上亚段至沙三下亚段变化不大,从沙三下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快速增大,从沙三上亚段至沙二段变化不大,从沙二段至馆陶组快速减小。第4条凸面脊通道疏导油气能力从沙三下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快速增加,从沙三上亚段至沙二段快速减小,从沙二段至馆陶组减小缓慢。F8断裂活动期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对成藏的贡献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剖面上均大于停止活动后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对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