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绒螯蟹属在形态学、遗传学和育种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同工酶、RAPD和 mt DNA技术在绒螯蟹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 ,提出遗传学分类标准的建立是绒螯蟹属分子分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参考鳗鲡等鱼类线粒体 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 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 4 10 bp,其 A、T、G、C含量分别为 10 1bp(2 4 .6 3% )、112 bp(2 7.32 % )、72 bp(17.56 % )、12 5bp(30 .4 9% ) ,与鳗鲡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3.
水下爆破施工对鱼类影响的估算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涛  张秀梅 《海洋科学》2003,27(11):20-2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 ,我国对外贸易量逐年增加。为使我国沿海码头数量及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吞吐量的需求 ,我国原有的一些港口都正在进行改建、扩建。因此 ,港口及航道施工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与此同时 ,沿岸一些修造船厂的建设施工、其他沿岸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海洋石油勘探、钻井以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建设施工、拆除等作业也日益增多。在这些工程项目中 ,水下爆破施工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从内陆江河航道中的浅滩挖掘、港口航道建设 ,到沿海港口、航道的施工 ,水下爆破无不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水中的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4.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梁涛  张秀梅  章申  于兴修  王浩 《地理学报》2002,57(4):389-396
以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最有代表性的5种土地类型,模拟天然大暴雨,通过3次重复实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估算氮素在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条件下的损失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氮素的流失速率和流失量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流失量桑林最大,水田最小。水相不同形态的氮素流失量亦有所不同,悬浮颗粒态氮占地表径流水相总氮的70 %~90 %,水相溶解态氮的流失量以松林为最高,竹林、桑林和水田接近而且较低,不同类型的水相溶解态氮也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各土地类型单位面积、表层10 cm土壤氮素流失高达4.66~9.40 g·m-2,其中随径流沉积物相迁移的氮素占绝大部分(90 % 以上)。估算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流失速率,地表径流水相为2.68~14.48 mg·m-2·min-1,径流沉积物相高达100.01~172.67 mg·m-2·min-1。  相似文献   
5.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特殊分化类群,具有复杂的雌雄交配行为。其精子要经过包装、转运、储存和释放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头足类精子包装、转运和储存过程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头足类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精子基本储存单元—精荚的形成过程,及精荚各部分结构在精子转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了精荚放射过程和精子囊在雌性身体的植入方式,分析了产生不同植入方式的原因;探讨了各种头足类精子进入雌性纳精囊及在其中的储存机制。剖析了目前关于头足类精子转运、储存和利用等相关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论文旨在揭示头足类独特的繁殖和进化机制,为提高其人工繁育效率,有效开展资源增殖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的方法,初步探究了Bacilus firmus 3A,Thalassospirasp.4G,Bacillus hemicentroti S3-2Y和Bacillus jeotgali S3-4R4种固氮菌单株及其组合(按照1∶1∶1∶1比例混合,简写为Mix)共5个接菌处理组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5个接菌处理组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力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其中菌株4G(Thalassospirasp.)对鳗草生长指标的影响最显著,植株存活率、单株新叶面积和新茎节长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50%、66.56%和66.95%;菌株3A(B.firmus)处理组鳗草叶片中总叶绿素、类胡萝卜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67.94μg·cm~(-2)、9.90μg·cm~(-2)和103.72μg·g~(-1),分别是对照组的1.58、1.85和1.92倍;各处理组根际土壤中脱氢酶和脲酶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碱性磷酸酶对固氮微生物的响应不显著。总体促生效果表现为4G3AMixS3-2YS3-4R,其中菌株3A、4G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备进一步研制固氮微生物肥料的潜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高效固氮菌株功能与代谢调控及其在鳗草植株人工促繁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工藻礁就是人为设置在水域中,为海洋藻类提供生长繁殖场所,从而吸引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到藻场来索饵繁育,以达到优化海底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物质量为目的的构造物,是一种恢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6,10,14,18和22 ℃条件下,研究饥饿0 d,10 d,20 d,30 d和40 d对体重(181.75±17.21) g,体长(7.84±0.44) cm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生长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0~18 ℃时饥饿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存活无显著影响,经40 d饥饿,实验鱼的存活率为100%;而6 ℃和22 ℃时分别于饥饿32 d和36 d全部死亡.相同水温条件下,随饥饿时间增加,实验鱼的体重损失率增大,肥满度降低,而耗氧率下降.相同饥饿时间,随水温上升,体重损失率增大,肥满度下降,而耗氧率升高.同时,耗氧率昼夜节律显著,07:00和15:00时达到最高峰,而03:00时达到最低值.经方差分析表明,饥饿和水温对实验鱼体重损失率、肥满度和耗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饥饿10~20 d时,耗氧率明显降低,而20~40 d时趋于稳定,实验鱼耗氧率的降低随饥饿时间延长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人工藻礁是进行藻场建设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海胆等食藻类生物的摄食,将会影响藻类的生长,从而影响人工藻场的建设效果.为解决人工藻场建设中海胆的食害问题,从礁体自身设计出发,实验设计了8种不同形状的藻礁,选用光棘球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实验对象,观察比较了不同形状藻礁对海胆攀爬的阻碍效果,实验发现:侧周面为锯齿形或侧周面缠挂多孔柔性材料的礁型可有效阻止海胆攀爬,起到防止海胆摄食礁顶藻类的目的.研究结果为人工藻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杏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2种.2006年夏、冬,2007年春、秋4个航次的单化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8.1、6.9、1.3、10.3 kg/h.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冬季>秋季>春季.优势种类主要为赤鼻棱鲲(Thryssa kammalensis)、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及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鹰爪虾(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等.根据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了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通过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以及对该海域游泳动物资源结构现状与历史调查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存在衰退现象.本研究为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