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藏高原东缘处于不均衡状态,自西而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弱负均衡重力异常区、龙门山正均衡重力异常区和四川盆地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表明该区的不均衡状态并未导致Airy均衡运动的产生,即龙门山没有均衡下降,而处于不断的隆升状态,显示该地区反均衡运动的构造抬升是导致龙门山隆升的主因。本次采用似三度体重力异常计算方法对该区的正均衡重力异常进行模拟和反演,研究了大尺度地貌分异与均衡重力异常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龙门山的下地壳顶面抬升了11.2~12.6km,造成了龙门山的正均衡异常,揭示了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在相似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控制着龙门山地貌的形成,龙门山的表面隆升是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相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程地质、城市建设、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给物探工作提出了寻找浅、小构造的问题,即要求确定地下埋深在几米至十几米的构造。重力垂直梯度方法(Vzz)是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表各点的实测重力垂直梯度值与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理论值之间常有显著的差异,产生此差异的原因众说不一。本文通过相关计算,确认重力垂直梯度异常主要是由浅部密度不均匀体及地形起伏(尤其是近区地形起伏)所引起。利用1:100万的布格重力异常图计算重力垂直梯度异常,并据此确定出产生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的密度不均匀体埋深是在2km以内。由此得出:①重力垂直梯度异常不应是重力山形异常的原因;②若要进行精确的高度改正,则应实测各点的重力垂直梯度值,否则还是宜用正常梯度理论值进行高度改正。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维重力正演拟合的方法,导出湖北武当山地区地下地层的可能分布,认为该地区是老地层覆盖在新地层之上,从而佐证了推覆体的存在。同时还得出:在川陕鄂地区的地壳中普遍存在低密度体,该低密度体可能是麻粒岩受压后折出自由水发生破碎所致。  相似文献   
5.
布格重力异常的“深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跨越大足重力高和龙门山褶皱带的重庆-黑水重力剖面作了解释。解释时根据深地地震测深和面波频散层析成像的结果,用二维模型进行正演拟合,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在作区域重力异常解释时,除要考虑莫霍面及其以上各密度层的影响外,尚应考虑上地幔顶部的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