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正>岩土力学2009年4期刊登了题为"两种应变软化介质组成的边坡失稳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岩体重为mg,滑动面为平面,边坡与基岩间的潜滑带厚为h,在下滑力作用下边坡沿潜滑带的位移  相似文献   
2.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10,31(11):3688-3692
<正>岩土力学2009年7期刊登了题为"岩石蠕变变形的混沌特性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文献[1-2]率先研究岩体系统中发生的混沌问题,笔者仔细拜读了原文。因为涉及到科学的严肃性,现就阅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原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潘岳  张勇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08,29(6):1500-1506
在不计突出前兆阶段煤壳动能的条件下,建立了地应力、瓦斯压力与渗流耦合作用下孔隙介质球对称力平衡方程;根据球对称性质使弹性与塑性阶段应变Lode参数相同,满足单一曲线的物理关系条件,将单轴本构模型推广,得到煤壳中应力强度 与应变强度 之间的物理关系式;求得煤壳弹、塑性区径向位移 的表达式,并发现其可分解为相应偏应变的位移 与平均应变的位移 。综合运用几何方程、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应力强度与平均应力的关系,对突出前煤壳进行的能量分析表明:煤壳位移、形变时的外力功变化可分解为相应偏应力、平均应力和渗流力的外力功 , , ,它们分别与煤壳偏应力应变能、体积应变能和孔隙体积能的变化的 , , 相对应,得到三个功、能增量关系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单个煤壳失稳的突变模型,对地应力、瓦斯压力与煤介质三因素在煤壳解体、瓦斯膨胀内能释放及高压瓦斯流对碎煤喷射的突出过程进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受压构件本构失稳的折迭突变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潘岳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01,22(3):271-275,307
材料或构件本构失稳问题的类型可归结为突变理论中的折迭突变,从高强度素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本构关系曲线表达出发导得的折迭突变模型,可以给出构件的脆坏判据,对构件的延性和脆性破坏路径作类似于几何稳定问题的后屈曲分析,建模时按实际将试验机刚度作为有限量而得到的加载参数能量输入率,可正确地描述构件本构关系曲线弱化段的系统稳定性,计算了混凝土楼柱体脆坏对加载装置造成的荷载效应。  相似文献   
5.
潘岳  戚云松  李爱武 《岩土力学》2009,30(10):3210-3214
岩土力学2009年3期刊登了题为"深埋隧道开挖围岩失稳突变模型研究"[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  相似文献   
6.
潘岳  李爱武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09,30(1):285-288
<岩土力学>2008年7期刊登了题为"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1]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  相似文献   
7.
8.
斜坡临滑形变能释放与滑体起程速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岳  王志强  戚云松 《岩土力学》2010,31(7):2122-2128
斜坡内聚集的巨大剪切形变能在临滑时释放,坡体能量释放率具有力的量纲,在坡体能量释放率幅值大于锁固段潜滑带抗剪强度幅值的情况下,坡体临滑释放的形变能将大于潜滑带岩体破裂需要的能量,所大于的部份将转变成滑体动能,滑动为剧动式滑坡;反之,则为缓动式滑坡。剧动式滑坡横截面上的弹冲速度与该点切应力的大小成正比。潜滑面附近坡体介质的切应力和切应变能密度最大,滑动时获得的弹冲速度也最大。导得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斜坡弹性势能变化率曲线及其表达式,通过解析及Matlab图解形式对坡体的形变能聚集、临滑形变能释放量及其与滑体启动速度、启动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