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此项研究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研究此课题以前,世界上采用的多光谱航空摄影机一直是小像幅的(大部分为6cmx6cm,代称为6MSP)。6MSP不能测图,分光“有害吸收”大,故图像质量差,且像幅小,飞行和后期加工量极大。本研究采用18cm×l8cm和23cm×23cm像幅航空摄影测量像机组成多光谱像机组,并设计了“截止滤光镜一特制感光胶片”组合的无“有害吸收”的分光系统,使本多光谱航空摄影像幅比6MSP加大了9倍和14.7倍,并能“一摄多用”,既能测图,又能进行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其图像因无“有害吸收”,分光质量高,可供目视判读,也可输入计算机进行准确地物分类解译。18-23MSP是一项有效的航空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航空远红外遥感技术探测地下热管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前言 黄泛区是指黄河在1938年蒋匪在花园口决口时起,到1947年堵口重归故道时止九年间在豫东皖北黄河泛滥所及约二万余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 黄泛改变了原来的土壤及其肥力,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作者等于1950年9月  相似文献   
4.
武文华  李锡夔 《岩土力学》2008,29(5):1152-1158
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应用多孔多相介质溶混污染物输运过程的数值模型,对多孔多相介质中含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化学反应主要包含均相快速/慢速和非均相快速/慢速等5种化学反应过程,溶质输运行为的控制机制主要考虑对流、扩散及降解、吸附等。基于原有的隐式特征线Galerkin离散化的有限元方法,求解模型控制方程的边值初值问题,求解过程中把均相化学反应物质中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开,非均相反应物质按照固相和液相分开,对均相反应物及非均相液相物质浓度耦合求解,而均相生成物和非均相固相物质独立求解。使方程组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对于含有非线性内状态变量的右端项进行迭代求解。数值例题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值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宋小夔  郝敏敏 《地图》2012,(2):43-45
百丈山之旅属于深度游,牵手茶人,采茶制茶,但对于从未去过武夷地区的初游者,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岩茶的正岩茶区、正山小种红茶的发源地)其实更不该错过。  相似文献   
6.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演变与青藏高原的抬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哺乳动物具有演化速度快和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的特点, 通过对已知哺乳动物化石的分析, 结合含化石地层的岩石学特征, 概述了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和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变历史. 哺乳动物的演化趋向及其地史、地理分布资料表明, 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季风出现和哺乳动物地理分布的分异可能始于渐新世. 青藏高原的隆升似乎是个逐渐和相对稳定的过程, 其升起使亚洲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我国哺乳动物分布自中新世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分异, 并最终形成现代的动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处于西风区的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伊犁黄土虽然粘土含量较黄土高原黄土高,但细粒组分对磁化率的贡献非常有限,粗颗粒组分对磁化率贡献较大,说明磁性载体主要存于粗颗粒组分中。同时研究发现地形、沉积环境、源区矿物组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对磁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伊犁黄土磁化率成因机制既具有阿拉斯加风速论模式的特点又叠加了黄土高原成壤作用的模式,即使在同一剖面的不同时段两种模式对磁化率增强的贡献也不同,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存在着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中部连续的风尘堆积黄土-红粘土序列,蕴含着东亚季风演化与高原隆升等重要的古气候与构造信息.结合已有的古地磁年代,根据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记录的古环境变化进行了划分,共划分I(8.1~5.6 MaBP)东亚季风的初显期、Ⅱ(5.6~4.8 MaBP)东亚夏季风开始增强期、Ⅲ(4.8~2.8 MaBP)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波动增强期、Ⅳ(2.8~2.6 MaBP)气候转型期、V(2.6~1.2 MaBP)弱季风期、Ⅵ(1.2~0.62 MaBP)季风增强期和Ⅶ(<0.62 MaBP)季风鼎盛期等7个阶段.并将其与全球冰量、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初步讨论各阶段演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我国第四纪研究方面,最近二十年来,在许多公开发表的,或内部刊印(如高等院校的讲义)的,有关我国南方第四纪(及部分新第三纪)的地层、地质史、动物群、古地理与古动物地理方面的书籍、文章以及各种报告中,都可以见到“下草湾系(组)”、“巨河狸动物群”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中亚黄土中的碳酸盐、有机质和可溶性盐等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本文对伊犁黄土样品分别进行盐酸、醋酸、蒸馏水和双氧水等处理,并与黄土高原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盐酸不但可以溶蚀样品中的碳酸盐而且还可以与磁性矿物中的铁离子反应,分解超顺磁性颗粒(SP)中细颗粒组分,造成磁化率降低.与原样相比,中亚和黄土高原醋酸样品质量磁化率(x(f))和频率磁化率(x(fd))分别增加20.3%、53.4%o和4.8%、13.0%,说明中亚黄土碳酸盐对磁化率影响远大于黄土高原,醋酸对Sp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双氧水和蒸馏水样品x(f)变化幅度小于4%,说明黄土中有机质和易溶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均非常小.此外,通过对中亚和黄土高原盐酸和醋酸样品的温度磁化率(TDS)曲线对比分析,表明黄土高原黄土退热过程磁性矿物的转化可能主要是SP组分中的细颗粒成分,伊犁黄土中纤铁矿和磁赤铁矿或针铁矿含量较黄土高原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