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那陵郭勒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陆河流,随着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问题将日益突出。通过对那陵郭勒流域从水资源量、赋存条件及水化学特点等方面分析,讨论水资源现状是否满足近期用水规划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那陵郭勒流域水资源量为10.68×10^8m^3,流域生态需水量达9.06×10^8m^3,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仅有15%。近期的开发利用量在地下水的可承载范围之内,但若超出所能支配的水资源量,长期发展无疑会对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其运移规律和成因机制研究对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更缺乏针对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系统性工作。青海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内地热资源丰富。本文以共和盆地及周围部分山区的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地球化学采样和测试开展了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组成及热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分析,认为:从共和下更新统热储、新近系热储到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再到瓦里贡山构造岩浆带,地热水中SiO2含量依次升高,反映热储温度依次升高;上述地热地区热储中原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蚀变矿物的形成是控制地热水中阳离子含量的最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而补给水下渗和地热水径流及升流过程中盐类矿物的溶滤则是水中阴离子(特别是 SO 4 2 -和Cl-)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冻土区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方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冻土分布及其季节性冻融过程的强烈影响。以地处祁连山多年冻土区的大通河谷融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钻探、坑探和地球物理工作查明了区内冻土特征和分布情况;结合水文地质观测及抽水试验,分析了研究区河流融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深入研究了区内冻土冻融过程影响下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特征,认为冻土冻融过程决定了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特别是对地下水质有优化作用——冻土区地下水质明显优于非冻土区。冻土区地下水成因和赋存条件研究对于其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形成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可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在海湖新区利用地热资源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为打造生态文明新城区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西宁市海湖新区已有的钻孔、泉点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从海湖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热源、热储层、盖层和地下热水流体通道等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为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冻土区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方式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冻土分布及其季节性冻融过程的强烈影响。以地处祁连山多年冻土区的大通河谷融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钻探、坑探和地球物理工作查明了区内冻土特征和分布情况;结合水文地质观测及抽水试验,分析了研究区河流融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深入研究了区内冻土冻融过程影响下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特征,认为冻土冻融过程决定了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特别是对地下水质有优化作用——冻土区地下水质明显优于非冻土区。冻土区地下水成因和赋存条件研究对于其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剑门关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SPOT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分别提取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剑门关局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信息,通过计算多种景观指数,分析了不同坡度、坡向和时空上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丹霞地貌景观格局变化随坡度、坡向等因子的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国家政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其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