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8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概略介绍了福建省的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它在地质发展历史中的复杂历程。根据地层发育、沉积建造、古生物面貌、构造形态等,说明它经历过地槽、地台和火山岛弧三个发展阶段;区内火山岩十分发育,主要是北东向带状分布,在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发生过三次大的喷发活动;侵入岩具有多旋回、多期次和多种岩石及成因类型;区域变质岩分布受侵入岩和北东向深大断裂带的控制,经受了加里东、印支、燕山等三期变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  相似文献   
2.
闽台两省变质带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两省属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不仅强烈而且频繁(表1)。变质作用作为地壳运动的一个侧面,在每个旋回中均有所发映,并随着它的演化,依次形成了武夷山加里东期、闽中华力西—印支期、东南沿海燕山期,台湾晚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五个变质带(图1)。  相似文献   
3.
福建基底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李根坤 《福建地质》1989,8(3):159-168,180
福建震旦系与前震旦系之间发现有不整合界面,在不整合界面之下的麻源群和建瓯群迪口组测得地质年龄1800~2700百万年,建瓯群龙北溪组测得地质年龄868~1040百万年,在不整合面之上的震旦系测得地质年龄604~649百万年,最近陆续公布有邻省浙江和东海-南海大陆架及其岛屿都测得有类似的地质年龄,表明包括浙、闽、粤和东海-南海大陆架及其岛屿在内存在一个原始大陆。这个原始大陆从福建地质构造分析认为,原来不在现在的地方,是由南边漂移而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交代结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阐述了不同混合岩类型的基本特征,并建立了三个混合岩化演变系列、论述了岩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中生代变质带位于太平洋西岸,呈北东向狭长带状濒海展布。其范围,北起马祖,向南经晋江、东山,延入广东南澳,蜿蜒400公里,宽38—58公里。对此变质带,地质界看法颇多,以前一般认为是古老的变质基底。1972年开始的福建沿海1:20万区调,初步查明其为一中生代变质带。在此基础上,我队变质岩专题组又对之作了调研,肯定并深化了以前的认识。本文是由专题报告有关部分汇集而成的,主要对变  相似文献   
6.
闽省区内地层出露较全,自元古代至新生代各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表1);岩浆岩广泛发育,活动期次繁多,岩类复杂(表2)。地质构造在地壳演化的漫长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地质发展阶段,它对金属矿产的分布具有十分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20万区调成果进行初步综合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建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根坤 《福建地质》1991,10(2):158-164
近几年福建变质地层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证实福建省内有太古代地层存在。可以清楚地看出,福建有太古界-下元古界片麻岩和区域混合岩化变质岩(2.7-1.6Ga)、中元古界绿片岩、变粒岩和片岩(1.4-0.9Ga)、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变质砂岩、千枚岩(0.8-0.4Ga)等三大套变质岩系。从横向看、福建存在着6个迥然不同的变质地层结构序列类型,反映福建基底由六个微型地块拼贴而成。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地质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在对福建省已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系统整理、统一计算、制图和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地质事件年龄表;阐明了福建可能存在元古界甚至更老的基底;中生代火山岩与侵入岩具确明显的同源同时性和演化规律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一些侵入岩体的侵入时代、地层的变质时代、成矿期和福建存在多旋回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多旋回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以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确认了各时代侵入岩的主要岩性,指出了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