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地球系统中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分析总结了我国沙漠地貌过程、流水地貌过程、冰川地貌过程及风沙地貌过程等领域研究的部分进展。由于我国沙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形成和演变与岩石圈构造变动即青藏高原隆升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对我国沙漠形成、演变的研究能为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近30年来,有关我国沙漠形成时代的认识更新较快。新的沉积记录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在中新世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沙漠沙丘大规模扩展可能是在中更新世才开始的。既使在晚更新世以来,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也有过明显波动、沙漠地貌的特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沙漠通过为沙尘暴提供物源,对全球变化产生驱动作用。从地表过程来看,风沙地貌的形成演变不仅受风力作用,而且受流水、湖泊等多种地貌动力过程的影响,地貌类型是各种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缩影。古冰川地貌曾是最早发现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证据。随着新的测年技术的出现,学术界对我国第四纪古冰川地貌演化过程有了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流水地貌过程应该是地球上作用区域最广的一种地貌动力过程,对流水地貌过程的认识目前正在向微观和宏观深入。  相似文献   
2.
杨印军  师红玲 《青海气象》2003,(2):61-62,64
在机关管理中办公室工作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枢纽作用,其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极强。过去经验性的工作很难胜任目前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办公室工作,本文就办公室工作的几个重要方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冯卫星  师文有 《岩土力学》1997,18(A08):161-165
介绍我国第一个“液化石油气码头罐区工程”的隧道开挖方案,所述内容对今后类似工程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5.
师育新  雷怀彦 《沉积学报》1995,13(A01):158-163
随着油气田的二次、三次开采,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重要作用如,高石的速流性,蒙脱石的水敏性,伊利石的丝缕化障积性,绿泥石的酸敏性等,具有这些特性的粘土矿物以不同的方式堵塞和填积在储层孔隙喉道中,影响油开采的效益和开采所选的工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驱动重联过程作了二维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对于长的计算域(1:4),在持续入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双重磁岛结构,这些磁岛在向外运动的过程中不断靠近,逐渐聚合成为一个大的等离子体团,并继续向外运动.这说明在地球磁层顶和磁尾所观测到的大尺度磁结构,很可能是在驱动重联过程中,由较小的等离子体团聚合后形成的.并初步揭示了在空间等离子体中,磁岛的聚合过程难以直接观测的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7.
深部气层和干层的区分是常规测井解释的难题。认识始于实践。本文依据东濮凹陷深层试采资料,建立了两个模式各四个参数的隶属度曲线,进行气层和干层模糊综合评判研究,并用该地区深层试井资料作了检验,效果颇佳。证明模糊综合评判是区分深部气层和干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八宝山断裂带是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晚期的一组NE—SW向断裂构造。主要由二条大断裂系统组成,东侧一条(F_1)称黄庄—高丽营断裂;西侧一条(F_2)为八宝山断裂,它又大体由二条平行相伴的断裂组成,二者相距300—500米。 煤岭弧形断裂地段系指八宝山断裂的西南部分。南邻房山侵入岩体,北近谷积山弧形背斜,具压扭性呈弧形向北西凸出(图1)。  相似文献   
9.
师育新  陈志祥 《沉积学报》1996,14(A00):164-170
本文介绍了利用IELTZ-TASA-plus型义进行沉积微区形貌及成分定量分析的方法,如沉积岩粒度分析,矿物定量测量,面孔率及微裂隙的定量测量等,并与其它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和统计信息最大等优点,但对于许多岩矿样品来说,灰度自动检测比较困难,而需要结合操作者的地质学知识和经验通过光笔装置进行半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0.
54.74°型三分量检波器在某种环境下按置常发生偏差,本文研究在偏差情况下的信号转换公式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