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测算岩石侵蚀速率的方法,将目前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分为2类:一类为质量测算法,包括公式计算法、流域水化学监测法、样品称重法;另一类为几何测算法,包括微侵蚀测量仪法、对比计算法和宇宙成因核素法.探讨了各方法的测算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领域,质量测算法中的公式计算法和流域水化学监测法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国土监测工作;样品称重法和3类几何测算法适用于尺度较小的地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工程技术等应用领域.最后,总结了岩石侵蚀速率研究者和案例地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对岩石侵蚀速率测算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四川乐山大佛风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秦中  张捷  彭学艺  王兴山 《地理研究》2005,24(6):928-934
四川乐山大佛石刻是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石刻表面毁损非常严重。本文通过(1)检测石刻所在地区粉砂岩的样品成分(XRFS)获悉,SiO2含量高达84%;(2)安装微侵蚀测量装置(MEM)直接测得粉砂岩的表面侵蚀速率大约为0.216~0.305mm/a;结合(3)粉砂岩表面的相对硬度测试比较等途径,对石刻毁损的表面过程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粉砂岩结构松散,经水浸后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而且当地的水、气等条件适宜于生物繁衍等特点,石刻风化毁损的原因主要在于水、生物等环境因素对粉砂岩胶结物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灰岩表面早期风化的分形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的石灰岩有两种表面类型的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即受环境因素微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化表面(张捷等,1994)和石灰岩的新鲜断口表面。前者为石灰岩与环境之间的界面形态,由石灰岩与环境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孙承兴等,2002),而后者则主要决定于石灰岩岩性和破碎岩石方式及其力度强弱(张子新,1995)。识别石灰岩的早期风化往往需要从微观层次寻找证据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