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勘探工作的各个阶段上(选择初勘对象,将储量划分为表内矿和表外矿,合理地开发已探明的储量)的矿床评价问题,都与矿石工业品位指标的确定有密切的联系.目前,批发价格仍然是确定矿石品位指标的经济依据.根据这个原则,开采能有盈利的储量,即在工业利用的一定期间能回收基建投资的矿产资源,才算作表内矿量.但是经验证明,根据批发价格确定矿石品位指标的做法,往往导致不良的后果.例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贝尼奥夫带,是控制地槽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纲要性构造.文章阐述了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发展史,以及岩浆矿床与贝尼奥夫带在区域上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勘探阶段、各阶段勘探工作的目的、矿石工业品位指标和储量级别,都应与勘探对象统一,即随着勘探对象的改变(由"矿田"依次变为"矿区"、"矿带"和"矿体")而逐步改变.在苏联出现这种观点比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要晚的原因是:他们的勘探工作与开采工作的不统一对科学发展起了阻碍作用.作者认为上述五个概念应当统一于"勘探对象",而不是"勘探目的"(探明储量的用途),这是他的特殊见解之一.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爆破钻孔提供一个品位数据,这项品位资料将在钻孔的影响范围之内对矿块有效.当矿块中有若干钻孔时,它的平均品位往往取这些样品资料的算术平均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