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矾山因出产明矾而著名,属平阳县管辖,位于县城南西南约60公里,灵溪镇(北纬27°29-8′,东经120°33′.)之南18公里,蒲门(北纬27°15-36′,东经120°33′,-53′)之北西北12公里。不距海滨约15公里。附近最高峰为鹤顶山,位於矾山东东南六林里,拔海1033.2公尺。矾矿区内,大岗山拔海716.8公尺,水尾山拔海582.5公  相似文献   
2.
章人骏  凃登峰 《地质论评》1959,19(11):507-507
最近,南京大学地质系区测队,在湖南资兴七宝山,发现中泥盆统下部跳马涧底砾岩不整合于粗粒及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之上,关系极为清楚;砾岩中有很多石英和长石碎块(目前尚未发现花岗岩的砾石);底砾岩未受任何蚀变影响,而龙山系轻变质岩系,则有明显的热变质现象,故将该花岗岩初步定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3.
镁质粘土在碱性耐火材料工业应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人骏 《地球学报》1998,19(1):77-83
本研究项目的主要步骤是把镁质粘土和橄榄岩或焦油镁砂砖废料在箱式电炉里进行烧结试验(温度1200~1250℃)。同时测定了原料、烧结样品和5种产品的物理性质和矿物组分。结果表明,产品里的矿物多是富镁的高熔点矿物,包括继承性的或新生的镁橄榄石和方镁石,少量钙镁橄榄石、镁黄长石以及痕量硅酸二钙。2号产品含较多的斜顽辉石,由滑石或海泡石转化而成,它的熔点较低。试验表明,妥善选择原料和配方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瘠性和塑性材料相配合,则是传统经验的重现。在这种场合,镁质粘土作为结合粘土,起了很大作用。利用氧气煤气火焰快速测定熔点也是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者首先叙述了钱塘江水系地理概况和洪水简史 ,认为 :季风气候条件和七里泷峡谷对洪水的阻挡是洪水形成的两种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下列见解 :(1)根据河床砂砾滩的分布探讨洪水时期河流的沉积、堆积作用 ;(2)支流河口砂砾滩对主河道的阻塞 ,以及 (3)河床砂砾滩对于内河航运业超前衰亡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47,12(Z2):249-250
发现经过民国三十五年夏人骏奉江西省地质调查所之命,调查江西乐平、鄱阳、浮梁等县地质矿产。六月八日在乐平县城西约10公里,鄱乐煤矿公司北约四公里之石灰岭,发现含骨化石之洞穴堆积,规模虽小,惟对于新生代地质史料素甚贫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上游地质地貌背景与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人骏 《浙江地质》2002,18(1):48-52
作首先叙述了钱塘江水系地理概况和洪水简史,认为;季风气候条件和七里泷峡谷对洪水的阻挡是洪水形成的两种主要原因,本提出下列见解;(1)根据河床砂砾滩的分布探讨洪水时期河流的沉积,堆积作用;(2)支流河口砂砾滩对主河道的阻塞,以及(3)河床砂砾滩对于内河航运业超前衰亡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概括叙述了华北平原的面貌,禹王治水的历史,历代黄河改道的过程,黄土对黄河的影响,黄土对黄河的影响,以及新生代晚期华北盆地的古地理。讨论了溯源侵蚀作用对黄河基脚的剥蚀,河流自动调整作用及海湾半封闭环境对其正常发育的消极影响。进而将黄河改造和洪水泛滥的主因归于黄河及支流的高含沙量、溯源侵蚀作用及半封闭海湾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47,12(Z2):241-248
绪言耐火物为高温工程所必需之工具,在瓷器烧制过程中,亦不可缺少。盖因洁白柔嫩之瓷坯,为免直接火焰之冲击和烟灰之熏染,应盛于匣钵之内,然后入窑加火。匣钵之性质,以经  相似文献   
9.
疏松多孔、固结程度低的虎亭白土,属火山碎屑沉积岩。湿法选矿膨润土的产率为28% ̄35%,蒙脱石含量80%左右(二次精矿可达90%以上),可生产优质膨润土,用作涂料,陶瓷和冶金球团的原料,铸造用砂的胶结剂,污水处理的吸附剂,牲畜饲料添加剂等。  相似文献   
10.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51,16(2):67-71
一、华东区攀石矿概况华东全境共有礬石矿七处,计福建,江苏各一处,浙江二处,安徽三处成因和产状大致相同,同为中生代晚期之火山岩(包括流纹岩,流纹凝灰岩,块集岩,粗面凝灰岩,块集岩等),受到热液变蚀作用(Hydrothermal alteration)而成。此类变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