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0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煤田开发与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与地质构造有关的一系列生产地质问题,如深部找煤、井下断失煤层的寻找、顶板管理、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火成岩分布等等。本煤田开采过程中,上述这些问题当中的大部分都有所表现。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对本煤田的地质构造初步进行一次力学分析,找出一些规律,以便促进本煤田各个局部地段生产地质问题的解决。一、本区地质构造形迹的展布峰峰石炭二迭纪煤田位于太行山中段,属新华夏系的一部分。为一北北东向的狭长隆起地带。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20多公里。地层倾斜度小,褶皱不太发育。局部地方,如鼓  相似文献   
2.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较系统的测试,发现井田内煤 3个光轴体主轴互相垂直,最大反射率轴倾角多数集中在 68°~69°之间,倾伏向有 3个方向,即近 280°、近 90°和近 180°。测区内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该井田煤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有限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系地层中,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的方位除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有关。在断层附近,反射率RomaxRomin的差值随着距断层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在断层面的两盘发生突变。这一特征有助于煤矿井下构造的预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