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党坝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可尔因矿田东南部,是近年来新发现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包括北带、中带和南带三段伟晶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带的伟晶岩。本次研究以党坝稀有金属矿床中带、南带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伟晶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党坝矿床中带和南带伟晶岩脉具有高硅(67.43%~79.03%,平均74.97%)、高铝(13.79%~21.17%,平均16.12%)、低钙镁(0.12%~0.47%,平均0.28%和0.03%~0.06%,平均0.04%)及过铝质(A/CNK=1.35~2.22)的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Rb, U,Ta, Nb, Hf, Y,相对亏损Ba, Sr, Zr, 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ΣREE=1.34×10-6~4.98×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壳源的特征。党坝矿床中带及南带的伟晶岩属于LCT(Li-Cs-Ta)型,为西康群原岩中富黏土的泥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与矿区西南部的白云母钠长花岗岩无直接的成因联系。伟...  相似文献   
2.
刘珉  周玉  苏飞  袁彦伟  朱永胜  邢建磊  杨鱼帆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9-2023050019
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三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可尔因地区侏倭组的物源体系及其与可尔因地区李家沟伟晶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对出露于西康群侏倭组中的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以及Lu?Hf同位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具高SiO2、Al2O3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右倾,与澳大利亚晚太古宙沉积岩(PAAS)配分一致. 阴极发光图像(CL)显示,碎屑锆石普遍具有岩浆震荡环带,部分受重结晶改造及存在变质增生边. 碎屑锆石的U?Pb年龄谱具有313~227 Ma和461~401 Ma两个主峰以及938~774 Ma和2 048~1 928 Ma两个次峰. εHf(t)值在-17.1~+13.3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布在3 240~499 Ma之间. 综合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可尔因地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主要为来自大陆岛弧的长英质岩石,并伴有一些再循环沉积物,主要接收了来自东昆仑、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物质. 可尔因地区李家沟伟晶岩为侏倭组变质沉积岩直接部分熔融固结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清水泉地区堆晶岩成岩时代和区域地质构造,选择沿阿尔金南缘主断裂南侧分布的清水泉堆晶辉长岩开展完成了LA-ICP-MS锆石定年,对堆晶纯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堆晶辉长岩年龄为(464.8±1.3)Ma,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清水泉堆晶岩主量元素具低TiO2含量,高Mg#值的特点。纯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平坦型”,与富集型大洋中脊玄武岩(E-MORB)配分一致。综合清水泉堆晶岩地化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清水泉堆晶岩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其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表明阿尔金南缘板块碰撞在中奥陶世已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5.
党坝稀有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区内分布有北带、中带和南带含矿伟晶岩脉,其中中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厘清中带伟晶岩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运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其中的铌钽铁矿进行了U-Pb定年分析。野外调查发现,中带伟晶岩侵位于三叠系侏倭组变沉积岩中,其中的北西-南东向裂隙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含矿伟晶岩主要呈脉状产出,属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等离子质谱分析得到中带Ⅵ号伟晶岩矿体产出的铌钽铁矿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13.5±1.2)Ma。该年龄与北带的Ⅷ号矿体年龄基本一致,均为晚三叠世。研究认为,党坝矿床伟晶岩的成矿时代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其他含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时代一致,而且都形成于造山期后相对稳定阶段。可尔因矿田西康群中的侏倭组,是寻找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首要目标地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