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后生成矿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育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辫状河相杂砂岩体内的砂岩型铀矿,有一系列较为特殊的与放射性铀成矿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成矿地质现象:绿色化蚀变带、漂白退色化带、二次胶结钙化砂岩团块及钙化砂岩断续层与“钙化木”后生蚀变现象;在与铀矿化和与油气的关系认识上存在一定分歧。初步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成因及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详述了十红滩铀矿床的岩石、矿石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及其空间展布特点,据此讨论了本区成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机制、找矿和地浸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保侠  贾恒  于宏伟 《铀矿地质》2010,26(4):201-207
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次造山带构造背景。惠安堡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断带马家滩断褶带,传统理论认为这里不利于后生铀成矿作用的进行,但近几年的找矿实践证明该断褶带的铀成矿作用既有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一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该区的地层倾角较大,砂体厚度也较大;地下水近源、短途、双向径流,形成多个复杂的局部水动力系统;沿背斜东、西两翼发育的层间氧化带具有层数多、双向发育、期次多、氧化深度大、沿倾向延伸较短、纵横方向厚度变化快、连续性较差、地球化学分带不明显、水解蚀变作用弱等特点;铀矿化具有层数多、期次多、品位较低、厚度较小、矿化分散、深度较大、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翼部控制、前锋成矿较弱、矿化纵横连续性差、矿后改造较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5.
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条件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复新  乔海明  贾恒 《地质学报》2006,80(5):733-739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四大能源集一体的最大能源盆地之一,是统一在华北地台的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结晶岩系及古生代海、湖相台盆基础上,于中生代从华北地块分异出来并发育的中—新生代山前凹陷盆地。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台盆发育、断块活动及盆后活动阶段。本文分析了中—新生代盆地放射性铀成矿盆地地质及地球化学有利条件,铀的丰度(4.71×10-6~34.3×10-6)是上地壳平均丰度,甚至高出一个数量级。阐述了东胜铀矿容矿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后生—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特征。分析了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呈面型展布、分别产于矿体上、下盘的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形成与深盆气密切成因关系。矿床矿化蚀变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特点、矿化矿物组合复杂、矿化形式多样、成矿温度具低温热液特点(70~120℃)、绿色化及漂白色蚀变具面型分布,矿床属于沉积预富集—古层间氧化淋滤—后生二次还原与交代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6.
西北738铀矿床碳酸盐产出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矿含 水层中的碳酸盐对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开采影响;较大,根据岩矿鉴定结果及化学分析资料,结合野外岩、矿心编录,对738矿岩型铀矿床含矿含水层中的碳酸盐产出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含矿含水层中的致密钙质胶结层是成岩阶段的产物;碳酸盐的溶解迁移和沉淀析出是氧化-还原作用引起酸碱平衡破坏的结果。分析了不同存在形式的碳酸盐对地浸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物质组分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对比了十红滩铀矿床南北矿带的物质组分及地球化学特点,尤其对影响地浸的含矿层碳酸盐进行了成因及形成机制的探讨,并总结了次生孔隙特点、层间氧化带分带特征及地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惠安堡地区砂岩型铀矿样品尝试建立了从样品前处理→质谱测量→数据处理一套系统的砂岩型铀矿U-Pb等时线年龄测定分析方法。对比了2种溶样法——两酸(盐酸、硝酸)溶样法和三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溶样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引用U-Ra平衡系数Kp对砂岩型铀矿U-Pb等时线年龄测量结果进行了铀质量分数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酸溶样法能有效避免该地区砂岩型铀矿中碎屑矿物中所含普通铅的引入,减少了实验误差。采用前人用U-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的丢失或富集,再进行U-Pb等时线拟合的方法,获得了更切合实际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地区构造地质及铀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恒  李保侠  荆国强 《铀矿地质》2012,28(3):148-151,186
文章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以及西缘褶断带和马家滩段构造地质特征。以构造相对活动地区的相对稳定地段为铀矿找矿总体指导思想和部暑思路,笔者通过多年的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提出了逆冲推覆构造前缘带为铀成矿的有利地段。明确指出区内存在两期层间氧化作用,即早期以红色氧化为主,形成古氧化带;晚期以黄色氧化为主。两期层间氧化作用均对铀成矿有控制作用。早期红色氧化砂岩经历了逆冲推覆、抬升剥蚀、叠合埋深及断块分隔等后期改造作用;晚期黄色氧化作用沿背斜两翼发育,倾向于继承早期红色氧化并对其进行叠加改造。初步总结了区内的铀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