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苏南地区(包括上海市)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从地貌形态与第四纪沉积物,历史文物埋藏及升降运动,河道及湖泊变迁,历史地震、断裂、岩浆活动、褶皱、地形变化等方面加以论述。并根据新构造运动的活动时间,继承性、运动性质(升降及其幅度)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将本区分为四个分区,即茅山地区、太湖地区、上海相对稳定沉降区和长江口沿岸总体沉降又多次振荡区。其中茅山及太湖二分区又可各分为三个小区:即茅山西部相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地区新构造运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为上海经济区浙江省域内杭嘉湖—肖绍地区、宁奉地区,即东径120°至122°,北纬29°40′至31°,大地构造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地貌上属低山丘陵区。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城地层分区详见图1[1,2,3,4]地层对比简表见表1  相似文献   
3.
地下采空区对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影响,是矿区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滁州师专教学大楼场地稳定性分析,认为该场地的地质条件较好,岩层(体)岩石力学强度较高、岩体且呈框架式结构,因此场地产生大区域性滑移的可能性不大。并从岩层塌落破坏后的扩容现象,得松胀系数小于1.05,采空区上岩体的力学平衡计算是稳定的,二次应力和采空区塌落范围也不影响到地表,故认为该场地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裂变径迹年龄在断裂构造形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苏州金山浜花岗岩岩体中北北东向断裂带取样,选矿及对其重矿物——磷灰石分别进行化学蚀刻和热中子辐射,采用白云母外探测器法分别进行自发裂变径迹与诱发裂变径迹的观察、统计及裂变径迹年龄的计算。认为该岩体形成年代是侏罗-白垩纪,而断层破裂形迹的地质事件是晚第三纪中新世。说明运用裂变径迹的方法来研究活断层的测年工作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收集前人工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查证,并进行了近70个节理点的调查(包括部分收集的)以及室内对节理进行分组,通过赤平极射投影的方法,先将沉积岩产状复平到原始水平状况,分析得出其相应的“萌芽剪理”。再根据共轭的“萌芽剪理”的产状,求出苏南各地质时期的三向主应力方位。岩石力学实验表明、岩石(体)受力后,最先形成的共轭剪裂,它们在空间方位上的分布与应力作用方向是具有明确规律。这对共轭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